作者:森外
“他来威尼斯,除了参加我的婚礼之外,还要参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他和妻子合作拍摄的一部电影《中国式青春》获得了今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奖提名!对了,他还是著名的音乐人,写了许多好听的歌曲。”
经过爱莲娜这么一介绍,周围男女青年看俞冬青的目光都就不一样了。
这个来自东方的帅大叔,竟然还是一名导演和音乐人!
“俞先生,那首《斯卡布罗集市》是不是您写的?”
突然有人开口道。
说话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用的是英语。
俞冬青点点头。
“真是你呀,那首歌写太好听了!”姑娘又惊又喜。
姑娘自我解释是爱莲娜的同学琳达,老家在英国北约克郡。
“我们老家离斯卡布罗小镇很近,我经常去那里玩,现在那首歌已经成了我们那里的最新流行的一首歌曲!”
哇……
听琳达这么一说,周围的男女青年立刻发出一片惊呼。
俞冬青拍的电影他们没看过,写的别的什么歌他们或许不知道,但这首歌《斯卡布罗集市》却太好听了。
又经过苏珊演唱,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
立刻几个青年开始议论起来,好像是在商量什么事,可惜说的是意大利语,俞冬青听不懂。
不过,他现在有自己的事做。
从背着的包里取出一份礼物,竟然是是一对非常可爱的泥人张出品的福娃娃。
“这是明媚和我送给你的,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祝福你们早生贵子。”俞冬青笑着对爱莲娜说道。
“哇……真可爱,谢谢!”爱莲娜接过来小心翼翼。
几个青年时后也商量完事,一个青年对着俞冬青地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意大利语,琳达立刻翻译成英语:
“俞先生,一会请你参加我们的演奏会好吗?”
嗯?
琳达笑着解释,按照威尼斯当地人结婚传统,新郎要和亲戚朋友一起,带着乐师亲自来新娘窗下演奏小夜曲,表达对新娘的爱意。
新娘如果懂音乐,也会演奏乐器唱歌表示回应。
爱莲娜的新郎叫阿梅代奥,是当地一个富商的儿子,听说这次带着庞大的乐队而来,而且还要自己亲自演唱。
爱莲娜家在当地也很有名望,自然不敢示弱,立刻也找来懂音乐的朋友帮忙,双方大有PK之势。
现在从东方来了一位著名音乐人,哪有不参加之理?
俞冬青突然觉得。
这不就像国内南方有些少数民族的对歌吗?
比尼克说的要复杂啊。
不过挺意思的。
晚上八点,不知道谁喊了声什么,俞冬青没听懂,但是看到楼下的一帮人都跑出院子,楼上的也站在窗边观看,俞冬青好奇走到后面瞅了一眼。
好家伙。
只见楼下的河中出现一支船队。浩浩荡荡直奔爱莲娜家而来,前面的两条船上放着的不是什么电器家具等结婚用品,而全部都是乐器!
而且都是大家伙,俞冬青看到一架硕大的钢琴放在船中央。
后的人手里也是拿着乐器,什么小提琴、中音提亲、大提琴、小号、圆号……朝着这边欢呼。
这真是整了一支乐队——不,一个交响乐团带过来了啊。
船只很快停靠在岸边,船上的人陆续上了岸,就站在爱莲娜家楼房的下面,乐队一直排开。
俞冬青看到站在最前面穿着西装的英俊青年,估计就是爱莲娜的新郎。
“市府管弦乐团!”一个姑娘惊叫一声。
说的是意大利语俞冬青没听明白,旁边的尼克赶忙低声介绍。
“威尼斯管弦乐团是我们意大利著名的管弦乐团之一,阿梅代奥家人能把乐团请来,看来这次下了功夫。”
卧槽……
俞冬青也是吃了一惊
结个婚竟然把一个城市官方乐团请过来。
这架势……
女方这边明显属于游兵散勇,好像有一支小型乐队,不过也不甘示弱,在三楼临街的两扇窗户前,出现了两队男女,手里全部拉着小提琴。
街道边,乐器齐鸣,新郎官站在窗户下面,对着窗台开始唱起来。
唱的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虽然俞冬青听不懂歌词,但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虽然有点像原来那个时空里的《桑塔·露琪亚》
但这唱功,真心一般啊。
很明显没受过专业训练。
不过还是得到新娘这边的热烈掌声,坐在床上的爱莲娜听到后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但是后面新郎官带的乐团就显示出专业素质,特别是一个穿着西装络腮胡须的男人,在乐队伴奏下,对着窗户大声吟唱。
竟然是标准的男高音!
美声唱法!
咏叹调!
歌曲也让俞冬青吓了一大跳,旋律非常像原来那个时空的《我的太阳》!
“哎呀……阿梅代奥竟然将亚历山大请来了哦。”一个姑娘说了声。
已经上了楼的尼克立刻在俞冬青身边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还低声解释:“亚历山大是威尼斯有名男高音,也是我们威尼斯市府管弦乐团的主唱。
难怪是专业人士,不过还是比原来那个时空的帕瓦罗蒂差点,后者在两个八度的整个音域内转换自如,高音C之王。
但话说,有几个人能有帕瓦罗蒂这功力?下面这个男人唱的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相对女方这边,就显得有些弱了。
没办法,在强大管线乐团以及男高音的加持之下,几个人的独奏基本上都被妙成渣。
“俞先生,你来演奏吧?”琳达说道。
俞冬青心里也没底啊。
自然虽然也会唱那首《我的太阳》,但自己这破锣嗓子咋能和下面那个职业男高音相比?
第459章 意大利的游击队之歌
只能另辟蹊径了。
对了!
俞冬青灵光一闪,想起原来那个时空一首国内家喻户晓的意大利民歌。
“有手风琴吗?”俞冬青问道。
众人摇摇头。
小提琴、吉他,甚至钢琴都有,唯独没有手风琴。
那只好用钢琴代替了。
其实这首歌手风琴拉起来最带感。
俞冬青准备走向钢琴,突然琳达指着街道下面:“他们有!”
“借来用用。”
不用俞冬青说话,立刻有姑娘冲下来,没过几分钟就嘻嘻哈哈抱着一个手风琴上来。
俞冬青接过来跨在胸前,试了试,C系统的键钮式手风琴。
好久没玩这个了。
如果让他用手风琴拉的别的歌他不敢说,但这首歌。
只要国内稍微上点年龄的人基本都会唱。
他试了试手风琴,就站在窗口对着下面的人拉起来。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电影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虽然是是给前南斯拉电影配乐,但却是一首正儿八经的意大利民歌。
当然俞冬青不会傻逼在这个时候唱这首歌的歌词,只是用手风琴拉曲调而已。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
……
随着人俞冬青委婉而优美、豪放而壮阔的手风琴声音在窗口响起,楼上楼下一片鸦雀无声。
从没听过这首歌。
但的确是一手一首意大利民歌!
而且听这曲风,应该是波河平原的!
我的上帝啊
这怎么会出自一位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