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贼眉鼠眼
到了宫门外,李钦载被部曲抬下马车,宫门外已有一群宦官等候,宦官前面有一乘早已准备好的软兜。
李钦载这次没再矫情,坐上了软兜,宦官们抬着他进了太极宫。
安仁殿内,宫人们生起了炭火,李治和李钦载相对而坐,很快殿外传来环佩玎珰声,武后驾到。
武后进殿后,李钦载刚坐起身要行礼,武后急忙朝他摆手,李治将他按回座,笑道:“景初重伤未愈,诸虚礼可免矣。”
武后也含笑表示同意。
从进殿开始,武后一双凤目便不停打量他,见李钦载虚弱地团坐在位子上,脸色有些不健康的苍白,表情也颇为憔悴。
武后叹道:“高句丽贼子,险些毁了我大唐之重器,景初一人,可抵大唐千军万马,失之国殇,往后可不敢再轻身犯险了。”
李钦载笑道:“多谢皇后挂念,臣以后尽量不玩命了,臣也想无病无灾活到八十岁再寿终正寝。”
武后噗嗤一笑,道:“受了如此严重的伤,还是油嘴滑舌,看来倒是没被战场吓出毛病。”
李治朝殿外拍了拍手,宫人很快端来一道道热气腾腾的佳肴。
李治笑道:“景初伤重之身,不能饮酒,但接风的美食还是不能少的,快尝尝宫里御厨的手艺,朕觉得快赶上甘井庄的味道了。”
李钦载拿眼一瞥,见菜肴竟是他熟悉的焖猪蹄,炖牛肉,还有竹筒饭和煮熟的番薯。
好吧,每一道菜都是从他家偷去的。
武后却叹道:“陛下,臣妾听说景初受的是严重的内伤,不宜沾荤腥,您这般大鱼大肉的吃法……”
李治一愣,接着一拍大腿:“是朕疏忽了,来人,把菜撤下去,换点新鲜清淡的时蔬上来。”
武后打量着李钦载的模样,叹道:“东征一战,真是苦了景初,精气神都不如当初了,陛下,不如召太医入殿,为景初把把脉,开几副调养的方子如何?”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重逢叙话
君臣重逢,喜中带悲。
于公于私来说,李治是真心希望李钦载能平平安安活着,最好活到八十岁。
李钦载对大唐太重要了,这些年他已不知不觉改变了大唐的战略格局。
从他手里发明的火药火器,还有番薯粮种,给了李治极大的自信,所以李治才有了睁眼看世界的底气,也有了征服这个世界的雄心。
当初高句丽战场上,李钦载受重伤的军报传到长安,李治后悔恨不得扇自己的耳光。
如此重要的人才,实在不应该答应他领军出征,战场的胜负不过是一时,可对李治来说,如果失去了李钦载这个人才,大唐未来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对整个国家未来百年战略来说,高句丽战场的胜负已渺小得不值一提,让李钦载上战场明显是个错误的决定,亏血本了。
幸好,李钦载活着回来了,尽管伤势未愈,尽管身体虚弱,但他终究回到了安全的长安城,养好伤之后,能够继续为大唐发光发热。
谁都不知道,对于李钦载的归来,李治心中有多庆幸。
太医很快被召进安仁殿,三根手指搭在李钦载的脉搏上,捋须阖眼半晌,又问了金达妍开药的方子。
最后太医缓缓道:“李县公内伤颇重,但治疗得当,药方开得极妙,必是出自名医之手,将养些日,可见大好。”
武后低声道:“不知李县公要养歇多久,是否要调整药方?”
太医摇头道:“不必调整了,那位名医的方子已是最佳,后面的药方也有过调整,臣若改了她的药方,反而弄巧成拙。”
“以李县公如今的伤势,约莫还要调养三月左右,可与常人无异。”
“幸好李县公年轻力壮,又不愁名贵药材和合理吃食,恢复起来比旁人自然要快一些。”
李治欣喜笑道:“甚好,朕就等着景初大好起来,朕再与你痛快饮酒吃肉。”
太医飞快瞥了瞥二人,低声道:“陛下,恕臣冒昧,陛下的旧疾和李县公的伤势,二位都不应饮酒吃肉,身体大好也尽量避免,饮食当以清淡少荤少油盐为主……”
李治不高兴了:“你果然很冒昧,朕饮酒吃肉还要被别人管吗?活着有甚意思?”
李钦载急忙道:“陛下,听大夫的,听大夫的……臣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后,得到了一条宝贵的人生经验,那就是,任你帝王将相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权势再显赫的人物,都别跟大夫过不去。”
这倒确实是他的人生经验,当初李勣受了重伤,也要嘱咐李钦载对金达妍客气点儿,人家的老命还拿捏在她手上。
李钦载受了重伤也是如此,躺在床榻上动弹不得,只能任由金达妍把他摆成各种姿势,既兴奋又羞耻……
李治闻言觉得有理,悻悻一哼。
“从今以后朕与景初对酌,一人一碗白粥,是汉子就一口干了,行不行?”
太医咧了咧嘴:“只要不烫嘴……臣觉得行!”
李钦载斜眼瞥着太医,难怪太医是高危职业,动辄就掉脑袋,有时候还赠送一个帝王豪华全家套餐,就冲这句话,换个脾气暴躁点的昏君,这会儿太医家该搭灵堂了。
幸好李治不是昏君,只是没好气瞪了太医一眼,不耐烦地挥手令他滚蛋。
少了外人,李治缓缓道:“高句丽军报朕都看了,乌骨城外一战,契苾何力对此战评价颇高,他说景初破了高句丽的最后一步险棋,从此王师后顾无忧,可长驱直入,合围平壤。”
“景初这一战,委实惊天动地,令全军敬重,若非你和麾下五千将士拼死抵抗,后果不堪设想,契苾何力说,这一战说是定鼎东征乾坤一战也不过分。”
李钦载急忙道:“契苾大将军谬赞了,没那么夸张,臣只是挡住了一支异族骑兵而已。”
李治叹道:“五千步军对两万骑兵,怎能轻言‘而已’?你们都是拿命在拼啊,战后仅只活了百余人,朕虽未亲眼得见,亦知此战是多么的惨烈。”
“尤其是景初你,万劫不复的绝境之地,你仍坚守抵抗,不降不退,忠勇气节,苍天可鉴,朕见军报后五内俱焚,恨不得……”
李治语声又哽咽了,拍了拍他的肩,扭头擦了一把眼眶。
武后也深深叹道:“时穷方见节骨,景初,你是真正的大唐忠臣,本宫亦不得不对你说一个‘服’字。”
李钦载笑道:“陛下,皇后,君臣重逢本是喜事,何必搞得这般凄风惨雨?臣还活着,便是老天垂怜,是喜事,当贺之。”
李治吸了吸鼻子,道:“没错,是喜事,当贺之。景初,回府后你便好生养歇,快快把身子养好,朕还要重用你,莫让朕等太久。”
李钦载小心地道:“呃,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但……臣暂时不想上战场了……臣没您想象的那么英勇无畏,臣其实还是很怕死的。”
“以后能不让臣上战场,尽量别让臣上,臣答应了妻儿,在不断气的前提下,顺顺利利活到八十岁再闭眼……”
李治和武后相视大笑。
“景初这张嘴还是这么混账。”李治摇头道:“放心,以后不让你领军出征了,危险的事你都莫沾边,留着你的才学和智慧,帮朕好好打理这座江山,这才是你该做的事。”
武后亦掩嘴轻笑道:“以后你就安享荣华富贵便是,陛下差点痛失国之重器,断不会再让你轻身犯险了。”
君臣又在殿内聊了很久,李治对高句丽的战事很重视,军报上对战事的叙述往往语焉不详,李治想知道的一些细节往往要来回通信耗时多日才能得知。
李钦载的归来,带来了高句丽战场的第一手资料,每个细节都非常详细,李治问了很多问题,李钦载也是知无不言。
君臣这番谈话,从下午一直谈到掌灯以后。
武后不停咳嗽暗示了很多次,李治才赫然察觉李钦载仍是重伤之躯,而且进城后还未回家见妻儿家小,于是讪讪结束了聊天。
李钦载向李治告辞,李治夫妻将他送出殿外,嘱咐禁卫抬软兜时定要轻盈稳重,莫震到了李钦载的伤势。
临走之前,李治神秘地朝李钦载眨眨眼:“景初回家安心养伤,朕会给你一个惊喜。”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归家团聚
翻译翻译,什么叫特么的惊喜。
皇帝给的惊喜,自然不会太小气。
李钦载忍不住猜测李治给自己啥惊喜,如果赐个美女……
如今自己的身子不争气啊!
赐钱赐土地啥的,这个可以有,越多越好,至于升官晋爵……可有可无,李钦载这年纪,当个县公足够了,没必要锦上添花。
怀着满腹的猜测,李钦载被禁卫抬出宫门,上了宫外的马车。
回到国公府外,李钦载赫然发现大门外的空地上举满了火把灯笼,无数人影在漆黑的夜色里翘首等着什么。
见李钦载的马车缓缓行来,国公府外不知谁大喊了一声“五少郎回府了!”
然后火把灯笼宛如长龙,迅速动了起来。
最后长龙分为两支,在府门外雁形而立。
人群围了上来,打头的是金乡,李钦载刚被部曲抬下马车,金乡便扑进了他的怀里,紧紧抱着他嚎啕大哭。
然后金乡又迅速推开两步,一双泪眼死死打量他的全身上下,看到李钦载气色虚弱的样子,金乡又大哭起来。
李钦载动情地搂着她的肩,这些日子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人聚人散,本以为自己的心境已如老僧般波澜不惊。
然而金乡扑进他怀里的那一刻,他终究还是忍不住心旌摇荡,情难自已。
人生两世,他仍是一介凡夫俗子,难逃生老病死,亦难避七情六欲,只要活着,便有无休无止的羁绊牵挂。
“好了好了,我这不是活着回来了吗?你见了我应该仰天长笑才对,哭哭啼啼的太晦气了。”李钦载柔声安慰道。
提到“晦气”,金乡急忙擦了眼泪,止住哭泣,眼眶通红地看着他。
“夫君受苦了,生死大劫已渡,从今以后定然大吉大利,多福长寿。”
“呐,说出去的话要负责,我若哪天短了命,做鬼都不放过你。”
金乡罕见地没生气,轻轻嗯了一声,道:“夫君若短命,妾身也跟着夫君去,黄泉路上,也愿夫君与妾身纠缠不休才好。”
一道小小的身影突然窜了出来,也扑进了他的怀里。
李钦载垂头一看,竟是荞儿。
近一年没见荞儿,他好像长高了不少,身子却有些抽条了。
“荞儿,哈哈,想我了没?”李钦载喜道。
荞儿把头埋在他怀里不吱声,肩膀一耸一耸的,李钦载突然察觉到肩膀有些湿润。
“啧,大男人哭啥?不够丢人钱,我这不是活着回来了吗,我回来了可就没你好日子过了,明日起课业加倍,还要习武。”
荞儿离开他的怀抱,满面泪痕地看着他。
“只要爹不再出征,孩儿愿课业加倍。”
李钦载没回答。
离人泪,征战苦,若非逼不得已,谁愿舍弃家小,拿命厮杀?
终归是有着不得不为的理由,为社稷,为家业,为后代子孙。
当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位父亲以后,便总是想倾尽所有,拼尽全力,为子孙后代扫清障碍,让他们能安享一生太平富贵。
未来自己是否还会出征?
李钦载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有一天,他有不得不披甲出征的理由,那么或许他仍不会逃避。
上一篇:神诡世界:我靠挂机苟长生!
下一篇:日月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