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31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方晓章点了点头,他本就是技术出身,只是之前一直在专注于文冠果的工艺研究。

  “唉,方总,柴油提炼好了,要不要现场试一下啊!”人群中有人吼了一嗓子。

  “对啊!找车来试一试啊,来都来了。”

  “我说怎么总感觉差了点意思。”

  郭阳问方晓章:“能不能行?”

  “应该没问题。”方晓章回道,同时也高声喊:“那就劳烦各位先移步等一等,我马上安排。”

  十几分钟后,道路边,一辆皮卡车停下,工作人员抽干了剩下的油,然后加入了才精炼好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可以以任何比例与柴油掺混,也可以直接加入。

  这里选择了后者。

  不过也冒了一定的风险,因为部分柴油车并不允许使用生物燃料作为替代品。

  但好在这次的实验很成功。

  只见皮卡车成功发动,从尾气排放上也可以明显看出生物柴油的燃烧更充分。

  各种气体的排放都少得多。

  至此,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中科院植物能源中心的景海春和刘工社已经在桂省呆了有小半个月。

  从麻风树的种植,到最后的试车成功,两人都完整的经历了一遍。

  甚至于为了验证产量的准确性,两人还守在田东的基地里呆了几天,亲自盯着工人采摘晾晒称重。

  直到这一刻,两人才彻底服了。

  临走前,景海春特意和郭阳告别说道:“郭总,嘉禾为生物能源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

  嘉禾生物柴油试产成功的消息向风一样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

  但最先传出具体消息的依然是蔚来微博,其次是惠农网,最后才是各路传统媒体和电视台。

  “一座巨大的金矿!”

  “生物能源时代!”

  “红旗河再度前进一步!”

  “伟大的成就!”

  各种称赞蜂拥而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央视等也相继报道了这一壮举。

  即使连挑刺的环保组织也偃旗息鼓,只因生物柴油也是清洁能源。

  其排放的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能降到柴油的十分之一,含硫物更是能降低到百分之一。

  种树还能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其种种好处都是在保护环境。

  只要不提红旗河,大家就是好朋友。

  适宜麻风树种植的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找上了嘉禾。

  建苗圃、建能源林、建工厂,给地、给政策、甚至给钱,只为了拉上投资。

  还有各种想要合作的企业,如今,嘉禾掌握着最上游的品种,没人能绕得开这一关。

  五亩换大奔最新的视频也上传了。

  不少人都说嘉禾抠门,一斤才5毛钱,但更多的人则是内心意动。

  尤其是桂省大地,即使是速丰桉的种植户内心都有所动摇。

  速丰桉的主伐树龄是6年,大径级用材林轮伐周期是12年。

  这里就按6年计算,6年生桉林出材12立方米/亩,每立方米500元,也就6000元的产值。

  6年的成本每亩算1200元,也就是每亩4800元的收益。

  算下来,平均收益比不过麻风树。

  当然了,速丰桉也有亩收益破万的,但那较为少见,同时砍伐年龄也可能延长了。

  而麻风树呢?

  第二年就可以有收益,而且收益还会一年比一年高。

  从种植周期以及亩产值来说,麻风树都比速丰桉强。

  “农业产值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嘉禾无非是想卖苗子给你们罢了!”

  “一群韭菜,等着被割吧!”

  “资本家能是什么好东西!”

  看到那个熟悉的ID又出现了,袁华气得够呛,“靠,这个逼真烦人。”

  陈凌正在保养机器,闻言,说道:“那个ID‘用户9527’的又来评论了?”

  “是啊,这家伙又在评论区带节奏,烦得很。”袁文转头,“向总,要不要解释一下?”

  “没事。”向天山说:“我们本来就是想卖苗,只要种植户确实能赚钱,这没什么不对的。”

  “可这家伙说得太难听了。”

  向天山目光看向天际,“等因此发家赚钱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有人为我们正名。”

  袁华和陈凌默默吐槽,前几天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

  桂省,南宁。

  一千万亩生物能源林综合开发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上。

  郭阳龙飞凤舞的签下了名字。

  作为桂省的代表,马彪在镜头前与郭阳握手。

  “哈哈哈,郭总,恭喜,嘉禾在百色的能源林可是开了个好头。”

  “所以现在要乘胜追击。”郭阳笑道。

  这次的投资协议不仅是一千万能源林,还有诸多的苗圃和工厂。

  桂省14个市,100来个县几乎都对能源林产业有兴趣,但这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的。

  桂省的速丰桉对国内的木材供应同样重要。

  但产业大调整也是必然的。

  按省里的设想,如果产业发展顺利,至少有一半的山地将会用来种植麻风树。

  这个数字将达到2000万亩以上,对苗木的需求是超乎想象的。

  每亩按60~100株预算,仅桂省一省之地就需要12~20亿株苗木。

  再加上西南及其它地区,种苗的需求数量高达上百亿株。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桂省的重点是平陆运河。

  所以第一批要建设的苗圃和基地重点放在了运河和右江沿线的市县。

  防城港、钦州、南宁等市都承诺要建设苗圃和生物柴油提炼厂。

  这场谈判随着第一批日产270吨生物柴油的出厂,也终于落地。

  为了彰显推动生物能源产业和平陆运河的决心,桂省北部湾水上最大的燃油供应商--防城港中燃船舶燃料供应公司与嘉禾生化签订了第一份供应合同。

  揽下了嘉禾生化第一批果实的全部生物柴油产量3.5万吨,合同价值1.75亿元。

  相比防城港中燃船舶公司每日数万吨的燃油需求,嘉禾生化年产3.5万吨生物柴油就是毛毛雨。

  但这是一个开端。

  也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标志性事件。

第404章 九百元行动

  第一份1.75亿元麻风树生物柴油合同的诞生,影响深远。

  这象征着整个产业链第一次被打通了,从育种到最后的成品油销售,实现了产业闭环。

  而当媒体报出北部湾第一艘使用木质调和柴油的运输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时,这事就彻底尘埃落定了。

  生物柴油的价格低,而成品油市场,对价格十分敏感。

  经济性、动力性表现好,意味着性价比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桶油也再次有了发展生物柴油的动力,试图重启生物能源林。

  但无论怎样,都有一个绕不开的点:嘉禾的麻风树品种。

  即使可以通过嫁接、扦插等获得树苗,但一来没有保障,也得罪了嘉禾,得不到技术支持。

  二来这不符合三桶油的身份。

  于是在国家能源局的牵头下,大家坐在一起谈了谈。

  国家能源局制定出台产业政策、标准和发展规划,比如规定在石化柴油中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物柴油,这也是欧美国家的主流做法;

  三桶油出钱出力,建炼油厂,增加调和设施,调和运营投入,积极开发生物柴油市场;

  嘉禾则重点在育种、种苗、种植、加工设备上发力,兼顾炼油加工和销售;目前有一部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的,国内也能生产,但工艺还比不上别人数十年的沉淀,需要加强自主研发。

  这次的协商同样是个漫长的过程。

  郭阳出席了两次,便把事情交给了方晓章、宁小婧、唐卫华几人,自己则准备回西北。

  然而,还没出发,就又接到了一個来自闽省的电话。

  方晓章等人走不开,郭阳只能转道而去。

  嘉禾在闽省漳州长泰也有十万亩的麻风树基地,建园时间比百色稍晚一些,其实今年也能试挂果。

  但嘉禾生化种植部老大唐卫华认为试产有百色就足够了。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