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68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三就开始评估河流水利开发潜力,布拉玛普特拉河上预计可以修建226座水电站。

  目前,阿三正努力推动在布拉玛普特拉河上修建200个大中小型大坝。

  计划修建的上泗昂水电站,其装机容量仅次于华夏三峡大坝。

  赵希涛的表情相当精彩。

  郭阳却笑不出来,而是把两份报纸递给了赵希涛,同时说道:

  “阿三一直担忧我国在上游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进程,先有藏木水电站,如今又多了红旗河构想,阿三国内再度掀起了‘水威胁论’的高潮。

  阿三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官员认为我国在上游的开发,不仅会减少流入阿三的水流量,影响恒河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从而控制对印度的经济影响力;

  而且,水电站可以使我国掌握控制藏省水资源的战略优势,将旱季截水、在雨季放水作为向阿三施压的新手段,一旦和华夏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华夏可以开闸放水,切断阿三的通讯线路,甚至将阿三变成沼泽之国。”

  赵希涛凝重的看着报纸。

  针对红旗河‘构想’,有很多阿三媒体、专家学者、政府人士发表了评论。

  无疑不再强调在布拉玛普特拉河上修建大坝的急迫性。

  先占先得是主要论点。

  同时还将强化对争议领土的实际占有能力,并与其在藏南地区不断提升的军事武装能力相呼应。

  甚至由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资金有限,印度还拉拢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资金参与水电开发,博取国际社会认同……

  赵希涛的脸色已变得铁青。

  但他依然强忍着不适继续看了下去。

  借助“气象战”制约华夏……

  “痴人说梦!”赵希涛再也忍不住愤怒,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引得茶铺里其他人也看了过来。

  郭阳没在乎旁人的目光,沉吟道:“这不是痴人说梦,这是真实存在的威胁。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也是藏省水源的生命线。

  即如果阿三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修建水库大坝的话,就可能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封住,尤其是大坝建在大峡谷最狭窄的地方,就相当于在水汽通道的咽喉位置筑上一道铁门,阻挡住水汽的通过,严重影响印度洋水汽向内地的输送,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藏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气候。”

  迎着赵希涛饱含怒火的目光,郭阳质问道:“所以,你为什么会反对红旗河呢?”

  “你……”

  “是工程太难了吗?”郭阳自语道:“毕竟自流线路经过藏南和缅甸,按你的想法,就只能修超长隧道,但现在又不具备实施条件,所以就泄气了,对吧?”

  赵希涛叹道:“嘉禾难道就能有解决办法?”

  “现在还没有找到,但嘉禾在为之而努力。”郭阳笑道:“只是我们希望能再多一份力量。”

  “我帮不了什么忙。”

  聊到这里,赵希涛已然明白,这年轻人就是来邀请他加入这一大胆的‘构想’中来。

  他是真不想修红旗河吗?

  如果可以,他自然不想破坏雪区的地理环境,但相比于被阿三破坏,国家民族被阿三拿捏,他更愿意把这一切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然而,想开发雅鲁藏布江,藏南是一个绕不开的点。

  “现有的条件下,想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只有修建超长输水隧道,这你应该找工程院和水利院的人。”

  郭阳笑了笑,说道:“赵老觉得修隧道这个方案,技术条件能达到吗?”

  “达不到。”

  “所以只能另想他法。”

  赵希涛挑了挑眉,开口道:“你是想让我重新设计一条输水线路?”

  “为什么不可以呢?”郭阳没有着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你的经验来看,还有可能存在其它线路吗?”

  赵希涛端起茶杯,身子靠在了桌椅上,回忆起了这些日子的思考。

  其实从红旗河‘构想’出来后,他就一直拉着地质院的小年轻魏乐军在研究红旗河。

  为什么是他第一个指出王浩院士团队自流线路的漏洞?

  因为他在意啊!

  藏南那块地,他曾数次站在大山上眺望,虽然看不到,但他知道它就在那里,只是华夏的学者进不去。

  敌方不仅在这里部署了一个5千人的侦察营,还有一个中队的苏30战斗机,以及不断加强的各式武器。

  而华夏的后勤困于天险,运不过去。

  藏南六县,最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却控制在他国手上。

  而偏偏红旗河最佳的自流路线要流经这里,所以赵希涛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自流线路行不通。

  所以他发文完全否定了该线路,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了万不得已的两条线路:通过超长隧道输水。

  这同样在短期内不具备技术实力和经济条件。

  这会儿,郭阳问他还有没有另外的调水线路,这让赵希涛陷入了长考。

  郭阳也不急,慢慢等待。

  他甚至还把带来的一份地图,平铺到了桌面上。

  赵希涛没看地图,而是想起了一件事,

  “其实在1994年,就有人提出过南水北调大西线构想,也被称为朔天运河。

  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的‘朔玛滩’起,沿3588~3366米的高程,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至阿坝由贾曲入黄河,调水2000~3800亿立方米;

  不过这一工程也只是宏观设想,研究深度也不够。”

  郭阳没想到还真可能存在这样一条线路,一时之间愣了愣,缓了会儿,才说道:

  “意思是还存在其它线路吧,赵老有没有兴趣研究一下?”

  “有这功夫,还不如想一想先怎么收回藏南呢。”

  “术业有专攻。”郭阳沉吟道:“就像嘉禾,主要任务就是把能源林产业做大,这样红旗河才有实现的那一天,不过要尽快,要赶在印度之前开发雅鲁藏布江。

  所以,就需要赵老出一份力,只需你指出一些关键节点就行,其它的交给年轻人。”

  说完,郭阳也一边观察着赵希涛,一边喝茶缓解思绪。

  沉吟了会儿,赵希涛说:“也罢,老头我就再折腾两年。”

  郭阳松了口气,又说道:“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一下赵老。”

  “什么事?你说。”

  “藏南的水文和山川地理资料,你能不能帮忙整理一份?越完善越详细越好。”

  “要这个资料干嘛?”

  “没有吗?”

  “国内有这个资料的人和单位不少。”赵希涛说道:“但要说最详细的资料,郭总还真找对了人。”

  “那这事就麻烦你了,请尽快,最好这两天能给我。”郭阳笑道:“当然,会给服务费。”

  “钱好说,老头我退休工资其实也不低,下次请你喝好茶。”

  赵希涛站起了身,摆了摆手,“得,我这就回去给你弄资料。”

  郭阳跟着一起走出了茶铺,目送赵希涛进了小区。

  “这老头其实也不难说话。”

  跟在一旁的罗修说道:“任谁看到领土被占都很难不动容,越是顽固的老学究,其实越在意这些。”

  郭阳问:“你也很在意是不是?”

  “老板不也一样吗?”

  “有几个国人不在意这种事呢。”郭阳说道,心里同时在想,上面的领导们应该也很在意吧。

  其实郭阳来找赵希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藏南的资料。

  聊了半天红旗河调水工程只是顺便,同时也是个幌子,以后藏南真出了问题,也能有个遮掩作用。

  在等待赵希涛的时间里,郭阳又去见了水资源所拜访了王浩院士。

  如果说赵希涛是单打独斗,王浩这边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其团队依然围绕着‘自流线路’再做深入研究。

  并没有考虑阿三实控区域的问题。

  郭阳也没指出。

  在他的想法里,这依然是备选方案。

  赵希涛,王浩,这两个团队的研究都将得到嘉禾的资金支持。

  这天下午,林可青突然发来了一条消息,“师兄,你去京城了?”

  郭阳:消息挺灵通啊,这你都知道了。

  林可青:我外公给我说的。

  郭阳:……

  林可青:他说想见你一面,师兄,嘉禾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我听他那语气好像你是在刻意避着他。

  郭阳:等两天我去看看他吧。

  郭阳将手机放下,心里想着上面是不是知道巴盟的事了。

  按理说不该啊!

  这种小事如果也能传到上面的耳中,那只能说明上面对嘉禾很关注,或者说对他郭阳的一举一动都很关注。

  郭阳突然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

  在煎熬中又等了一天时间,郭阳终于再次见到了赵希涛,精神没有上次那么矍铄。

  “赵老,这是特意给你带的红麻茶,对身体很有好处。”

  “老头我可不和你客气。”赵希涛一把接过,说道:“这资料你可收好,没有备份,有些推测的资料我也特意标注了出来。”

  “好,辛苦赵老了。”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