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70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但郭阳知道这事能成。

  前世航拍中国第二三四部,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的宣传部门都在为这部纪录片站台,而且一般出席的都是正部。

  约好了时间,时间也还早,他并不想去微光和惠农网,便在房间里一边上网,一边和林可青聊起了天。

  再怎么躲避,明天也要去见见刘老爷子。

  逛了一会儿微博,郭阳又登上了惠农网,发现上次自己在惠农网发的向阳湖冰钓视频,意外的收获了不少的观看量,评论和点赞也不少。

  这倒是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由于惠农网对视频UP主有补贴,这吸引了更多的内容创作者。

  有些UP主已经展现出了潜力。

  同时,惠农网还特意开通了游戏版块,不过内容不多。

  郭阳想到了拳头公司的游戏英雄联盟,这应该是未来十年最火的游戏之一,这会儿美服上线了,但国服还没上线,要不要提醒一下企鹅马?

  想了想,郭阳还是没去做这事,多出来的这段时间还可以再多收购一点企鹅的股份。

  他又打开腾讯网上看了看,门户网上高高挂起的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新闻。

  这起并购的热度已经持续了很久,从去年初一直延续到如今,最近更是再上了一层楼。

  因为只差最后签约这一步,‘穷小子’就能迎娶‘大明星’。

  这两年海外并购的热度也居高不下。

  想到这里,郭阳拨通了集团办公室的电话,要了一份国粮和光明在海外糖业收购的进度资料。

  遗憾的是,光明集团再次被狙击了。

  在1月份的时候,光明集团提出以16.8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一大糖商西斯尔公司旗下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但再一次败给了丰益国际集团。

  国粮的收购目标塔利糖果还在与邦吉、路易达孚激烈角逐中,但另一个收购目标早已被丰益国际集团轻松获取。

  至此,丰益国际已经在澳洲拥有7个糖厂,占据澳洲原糖供应的半壁江山。

  国内白糖消费一直存在缺口,目前是只能靠进口来弥补。

  同时国内糖业的原料生产也一直很弱势,郭阳这才记起上次育种时忘了培育甘蔗和甜菜品种。

  但这两大作物的种子情况,他还一点不了解,之前好像让祁子文关注了国内糖业来着?

  郭阳立马又给祁子文打去了电话,对其逼逼叨叨输出了一阵。

  “有,有,老板我真收集了资料,只是忘了拿给你看,我马上找,三分钟,不,一分钟,哎,找到了。”

  “找到了就赶紧发过来,我看看。”

  看了资料,郭阳差点被自己气笑了,差点把这么重要的事情耽搁了。

  国内糖的生产,重要问题在于品种老化。

  现在主产区桂省主要品种是台糖20,系引进种植十余年品种,一直没有新的品种来替代。

  而自有品种粤糖系,占比不大,不到5%。

  糖的另一原料,甜菜,据国粮屯河提供的数据,97%是国外品种。原来一亩地杂交种,只需五六十元,现在需要二三百元,种植成本大大提高。

  更让业内不安的是,原先研发台糖20品种的台湾公司现在已将甘蔗种子研发的业务砍掉,转做花卉去了。

  而把引进种苗的事寄望于其他国家也不行。

  “他们更愿意卖糖给我们。”这也是国粮屯河选择出海的原因。

  国内羊城有甘蔗研究所、鹏城也有甘蔗研究院,但是这些地方新品种的研发速度跟不上。

  还有我们国家甘蔗的种质资源又非常少。

  “新品种的研发,存在十年以上的断档期。”这是某位糖协的专家给出的判断。

  除此之外,祁子文给的资料上还有关于国内糖厂的资料,但国内糖企已经完成整合,没有小的企业可以买,全是各种制糖企业集团。

  西北和东北甜菜产区的国粮屯河、疆省兵团、龙江南华、博天糖业;

  桂省、云省、粤省和海南等甘蔗主产省区整合成桂省南华、东糖集团、英糖集团、粤省恒福等企业集团。

  糖企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最终反映到对于原料的争夺。

  这两年各地抢甘蔗都异常激烈,其中包括粤省的糖厂去桂省抢甘蔗,桂省的又跑去云省抢……

  为了杜绝这种不合序现象,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将不同甘蔗产地作了行政上的划分,禁止糖企抢原料,从而形成了一种像“片区警察”式的管理格局。

  与此同时,各糖企的原料来源格局基本板结化。

  祁子文在资料的最后还给出一句分析,“国内整合的难度很大,集团找不到切入糖业的契机。”

  “这小子,还会自己分析了。”郭阳嘀咕了几句。

  如果从现有的国内糖业格局来看,嘉禾确实找不到插手的空间。

  甚至于嘉禾最擅长的种子,也由于天禾过往没有类似的研究基础,国内也缺乏足够多的种质资源,导致祁子文等人也对此没有信心。

  但郭阳有挂啊!

  甜菜和甘蔗……

  郭阳心神沉入了种子商店,上次育种后还好还剩了几百点自然能量,而且还要时间搜集种质资源。

  培育两个有竞争力的品种足够了。

  甜菜好解决。

  有难度的是甘蔗。

  想了下,郭阳打开了邮件,开始给陈燕秋编辑信息,让其在巴西等地注意搜集甘蔗的种质资源。

  忙活了一阵,郭阳才算是空了下来,他没想到即使自己不在办公室,想的事情依然是处理工作。

  …

  第二天一早,郭阳在微光公司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连夜赶来的付秋雁和导演余乐。

  余乐2000年毕业于闽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踏入了纪录片行业。

  近10年时间,这位闽省籍导演拍过的纪录片并不少,拿过的奖不在少数。

  但严格算起来,他手里还没有过大型航拍作品,不过国内也找不出两个有航拍经验的导演。

  此时,办公室里,余乐面对嘉禾的老板,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一开始,知道是嘉禾找他拍摄航拍纪录片时,他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在影视创作中,无人机还是个新鲜的玩意,但沙海农牧在《百万森林》纪录片中却广泛运用。

  而如今,嘉禾想要拍一个更宏大的纪录片:航拍中国。

  只是听名字,他就知道这个项目了不得,而且,在来京城的途中,他就听付秋雁说嘉禾老板已经打通宣传部和央视的关系。

  这就让他更加确信,这个项目很大。

  如果拍好了,可以吃一辈子的那种。

  郭阳也在打量着余乐,留着斜刘海,一个30多岁的普通青年,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

  沉吟了会儿,郭阳直接开始了提问。

  “如果以航拍中国为题,这就涉及到34个省级行政区,可说的故事包罗万象,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去讲什么?如何去讲?”

  这个问题是郭阳昨晚深思过的。

  华夏文明太宏大了,各个省又有各自的文化历史、人文故事,可以选择拍摄的主题很多很多,让人难以取舍。

  想拍好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郭阳有后世的纪录片做参考,用这个问题进行初步面试,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水平,或者说适不适合这个项目。

  余乐也有些意外郭阳能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

  航拍比之传统影像手段中的‘大全’更大、意境也更强烈,但大多时候都是进行环境交代,却难以承担叙事功能。

  讲什么?如何讲?

  对于一部系列纪录片来说,可能每一集都是让人头疼的东西。

  但他也早有准备。

  余乐想了片刻,开口道:“我暂时有三个方面的创作核心想法,一是影像主体的改变,二是个体故事的宏观维度,三是视听元素的互补。”

  郭阳挑了挑眉,什么乱七八糟的,“说通俗点。”

  余乐笑道:“这就需要回到航拍本身去分析,航拍的对象是大地,最显著的就是地理地貌,所以大地是影像主体之一;

  而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活动,所以人是另一大主题。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出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具有极强的符号感,是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如青海河湟谷地与陇省东部地区同为黄土高原,因气候不同,农耕方式也不同;长江三角洲与桂省漓江都以水做串联,丘陵与喀斯特地貌也造就出不同的生活习惯;

  另外,人对于山川大地的改造最为剧烈,占比最大,如晋省能源、古建筑,鄂省三峡大坝等。

  以上这些,就是影像主体的改变:大地与生命。”

  这次,郭阳认真回忆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这小子还是有点水平的。

  接下来,余乐又说了说个体故事的宏观纬度。

  大意就是用数量不等的独立故事组成每一条线路,突出时间与宿命。

  到这儿的时候,郭阳已经认同了余乐。

  等其说完第三点视听元素的互补后,郭阳再没有任何疑虑。

  画面、配音、音乐、音效等元素也是航拍中国成功的关键。

  能在短时间内说出这两点,余乐是有纪录片水平的。

  但郭阳想了一会儿,开口道:“影像主体除了大地和人以外,其它生命也可以作为主题之一。”

  余乐若有所思。

  “比如说无人区。”郭阳沉吟道:“就好比青海的可可西里,占青海面积的32%,不可能忽视掉它,这里虽然是无人区,但也丝毫不妨碍其它生命在此生存,因为海拔高,这里的野生动物不得不练出独特的高原生存本领。”

  郭阳想起了过年时在野牛沟的经历。

  “比如说高原上的野牦牛,为适应高原低氧,野牦牛的气管长得很粗大,每次吸上一大口气,就足以供应身体的需要;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