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66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这是一种私有知识产权制度,绕开了公共政策和相关规定。

  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收费系统。

  但在印度的农村地区,数百万农民掌握着小块土地,不便于执法,因此不便与农民单独签署许可协议。

  于是便发明了转授权制度。

  1988年,孟山都公司与印度知名种企马海可成立了合资企业:马海可孟山都公司。

  随后,孟山都免费向这家公司捐赠了100克Bt棉花种子。

  马海可孟山都公司又向约50家印度种子企业转授权了Bt基因。

  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将Bt性状渗入当地的棉花品种,但不涉及开放授粉品种。

  杂交品种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保存,但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农民需要每年重新购买种子。

  通过这种设计,分许可方每年需支付10万美元的费用。

  同时,种子公司销售每包Bt棉花种子,需要将种子价格的四分之三,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支付给孟山都。

  程迪讶然道:“四分之三?”

  “很离谱对不对?一开始的时候,一英亩的特许权使用费约26美元,这些年,印度各邦都在反抗,甚至强制削减特许权使用费。

  但孟山都无视了这些规定,依然在收取高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事实上,孟山都Bt棉花进入华夏时,也收取了特许权使用费,但1英亩只收1美元,折合每亩也就1元出头。

  但在印度足足高出了25倍。

  这让印度人接受不了。

  然而,那是因为华夏农科院成功培育了自有的Bt棉花品种,给孟山都带来了激烈竞争。

  最近几年,孟山都更是放弃了在华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所以,特许权使用费就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命门。”

  程迪手摸着下巴,“我们的种子可以自留种,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农民乐于种,但种子公司不愿意推广,这是最麻烦的。”

  郭阳笑道:“这次把瞿阳带来,他就是来和几个主要的种子公司谈合作的。”

  程迪这才笑了起来。

  正是由于杂交种子的出现,才让种子可以商业化,演变成种子产业,让种子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则大大促进了种子商品化。

  可以自留种的种子,天然的与种子公司站在了反方向。

  甘蔗种还好说,普遍都可以留种。

  但棉花种子对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可以和大豆、玉米并列的巨大市场。

  别看各种子企业与孟山都公司矛盾重重,但推广一个可以自留种的棉花种子,绝大部分种子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程迪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农民自行扩散,一开始会很慢,想等裂变,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现在瞿阳亲自负责这事,让他松了口气。

  “对了,这两天方便去育种研发中心吗?”郭阳不经意的问道。

  “当然可以,萨特南最近都忙着采访和应酬呢,他现在可是大忙人,可没空理会研发中心。”

  “我原本想着让瞿阳约他喝茶来着,现在看来还得排队。”

  这个研发中心,大头的资金是天禾出的,一共300万元,中心里实验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一个种质资源库,装的都是从天禾引进的种子。

  印度本土的种子,则在孟买大学农学院的资源库里。

  但程迪有权调用。

  郭阳第二天看似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实在已获得了想要的信息。

  又一天后,郭阳在种质资源库里,悄无声息的对几份才引进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完成了掉包。

  这两天,瞿阳也没闲着。

  通过艾维克投行的人,联系上了印度最大的种子公司:努兹维杜公司。

  此前只凭程迪的身份很难见到公司高层,但有瞿阳出面,身份就对等了。

  当郭阳完成了育种中心的任务后,瞿阳也与努兹维杜公司完成了第一次碰面。

  “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拉奥称,努兹维杜从2003年就申请了对Bt棉花进行直接商业化,但去年底,遗传工程评定委员会拒绝了这一申请。”

  “我的出现刚好合适,再晚一段时间,努兹维杜可能也要被迫成为马海可孟山都的分许可持有人。”

  “时机拿捏的真准!”

  “真以为我是随便改变行程呢!”郭阳自得的笑了笑,“谈妥了吧?”

  瞿阳说:“达成了初步协议,对方想在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多个领域与天禾合作,我同意了。”

  “拉奥还有个身份,是印度国家种子协会的主席,与农业部的关系密切。

  政商两界的关系都很顶,市场渠道也遍布印度,推广种子上很强。”

  郭阳点了点头,又看向程迪,“萨特南教授回来了吗?”

  程迪摇了摇头,“可能要等明天。”

  瞿阳已经预约了萨特南,从这就能看出萨特南最近有多火。

  他会见拉奥也没等这么久。

  郭阳并不打算出面,知道他来了印度的人并不多,“那谈品种授权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老板,你就放心走吧。”

  说来也好笑,嘉禾培育的品种,最终还需要萨特南来授权给努兹维杜公司。

  但绕这一圈也值得。

  水越浑越好。

  临别之前,郭阳让程迪收集了几份有关印度甘蔗品种的报道。

  印度报、印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海内外媒体都有相关的文章出炉。

  一篇报纸文章的标题很好的体现了甘蔗新品种的热度:《超级大丰收,跨时代的甘蔗品种!》

  在诸多的版块里,郭阳并没有看到有关土壤的报道。

  只有印度农业联盟提了一嘴这个品种耗水有点多。

  但甘蔗本就是耗水作物,所以也没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印度农民强烈要求大力推广,如同当初农民要求政府放开对Bt棉花的限制一样热烈。

  这里的农民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民没什么区别,同样追逐利润、短视。

  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点燃整个国家。

  而郭阳同时布下了数个引子。

第467章 自信的并购团队

  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是华夏连云港,终点则是荷兰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河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

  从飞机上俯瞰,能看到城市内河道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船只停在河边。

  汽车行驶在市区街道上,独特的风车随处可见。

  让郭阳印象最深的居民住户的楼层窗户都养有五颜六色的鲜花。

  从这就能看出荷兰人有多热爱鲜花,被誉为花卉王国也是有道理的。

  在酒店里,郭阳和余秦见到了提前抵达的苗兰春,以及欧洲植提业务负责人任福。

  “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老板,余总,先去吃饭吧,休息一晚,调下时差。”

  “行,先吃点东西,顺便聊一下目前的情况。”

  任福在欧洲常驻了几年,对这边挺了解,中西餐都可以安排。

  郭阳看了下菜单,最后要了一份最朴实的兰州拉面,味道意外的还可以,辣子很香,牛肉的份量给的也足。

  “在鹿特丹也有拉面餐馆吗?”

  “有。”任福笑道:“我让我侄子到这边开了一家拉面馆,食材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人气很火爆!”

  “难怪感觉味道有点正宗,过两天有机会去你侄子店里坐坐。”

  郭阳呼呼的吃着面,时而来一片肉,感觉挺爽。

  其他人也都有各自的食物,不一而足,只有任福在细嚼慢咽着奶酪,看起来也很享受。

  许是观察到了郭阳的眼神,任福说道:“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为欧洲之冠,有人说是因为喜欢吃奶酪和骑自行车。”

  一旁的余秦撇了撇嘴,“怎么,一把年纪了还想长高?就不怕胆固醇高吗?”

  “这也是工作需要。”

  任福说道:“荷兰人为什么奶制品摄入量大?因为畜牧业发达,而畜牧业发达的支撑是其强大的饲料业!

  要想收购普乐维美,可不得详细了解其产业上下游关系。”

  听任福说起了工作,其余人吃东西的声音小了些,支起耳朵听着。

  荷兰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面积狭小,地势低洼,四分之一土地在海平面以下,可耕种土地不多。

  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

  如果是一个普通小国,可能也就认命了,老实进口粮食吧。

  但荷兰人却硬生生干到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鲜花和种球、鸡蛋、鲜奶、牛羊猪肉、苹果和梨、蔬菜……

  妥妥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而在荷兰的农业构成中,畜牧业占50%,几乎人均一头猪、一头牛。

  牲畜多,也让荷兰对饲料的需求极大,这造就了其发达的饲料工业,其中青贮玉米和牧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任福掌握的信息,荷兰有72家配合饲料生产商,有5家大型企业。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