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笔力所限,最近写得都不好,也有一段时间不敢看评论区,在这里感谢还在支持的书友们!
另外,目前写得有些疲倦了,所以想尽快收尾,给一个完整的结局,尽量写完整。
第一次写小说,犯了太多错,争取下一本能有进步,至于新书,有很多想法,国内国外的都有,还是农业种田相关,但想写专一点的领域,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麻烦多提提。
最后,再次祝各位新年快乐,顺顺顺,发发发!
第490章 糖业公司
庞巴迪开始降低高度,大地一览无余。
镜嘉戈壁上一年生的沙棘林焕发出浓浓生机,还有更远处的文冠果遮挡住了沙漠。
郭阳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相比干坏事,其实他更是一个正直的人。
落地后,郭阳先回了家,林可青临盆在即,接下来一两个月他就在酒泉呆着了。
小院子里,林可青也挺着个肚子,在给三棵小树苗浇水。
不远处站着的妇人和保镖眼睛时刻注意着,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因为不让。
林可青浇水的同时,也在轻声的嘀咕着,大致是宝宝要和树苗一起健康长大。
树苗也是文冠果树,寓意好,古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会在自家庭院中种植一棵文冠果树。
浇完水时,心有所感,扭头就看到郭阳走近了。
“在浇水啊,累着了没?”
一声轻柔的问候,林可青眉眼轻抬,轻嗔道:“不累,也不重,提前进行胎教嘛,以后孩子和你一样喜欢种树。”
郭阳哈哈笑了两声,从她手中接过花洒,“我来,我亲自教。”
很自然的,郭阳就和她一起在院子里浇水闲逛,浇完了树,再去浇一浇花草,嘴上也说过不停。
“这是假连翘,春天开花,一般的假连翘怕冷,必须在温室里过冬,但这个品种可以。”
“绣球花,南方挺常见的,现在北边也能种。”
“弹落眼睛……狐尾天冬……”
听他一个个的介绍,随口就说出那些她花了很久也没记住的花草的名字。
品种真的很多,几十上百个,或许更多,有些草花一个季节就要换一次。
但在郭阳嘴里就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他没参与过庄园的花境设计,在院子里闲逛的时间也不多,但偏偏都记得。
公司还有那么多事。
一个人脑子里怎么能记住那么多的东西?
林可青牵着他的手,跟在一旁,心里没有抱怨,更多的是理解,听着他带着笑容的介绍,时不时也问两句。
努力的记下了。
虽然可能隔不了多久就忘,额,刚才那是什么花来着?
林可青目光瞥了一眼前面一簇蓝绿色根茎,但开着粉红色花的植物……忘了。
她看了看郭阳,“累了没,才坐了那么久的飞机,回屋里休息会儿吧。”
郭阳说:“不累,院子里花还不少,以前还真没注意。”
林可青说:“嗯呢,咱孩子种树就够了,花就不种了吧。”
郭阳疑惑:“为什么?要是女儿还是种花好。”
“我怕她记不住。”林可青噗嗤笑了,“你一下子教太多,我也记不住,好多都忘了,以后你慢慢教我们吧。”
“行。”郭牵上了林可青的手,“我怕你心里有怨气,就想多和你说说话。”
“没呢,你在外面也忙,我在新闻里看到你了,那个环境发展奖与你失之交臂,很多人为嘉禾抱不平呢。”
林可青嘟囔道,似乎对这还挺在意。
不止她,很多人都对此很在意,亿利资源集团是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和嘉禾一比,就落了下乘。
很多人对此都不服,参与沙产业的煤老板们闹得最厉害,却又对国外的奖项没有办法。
郭阳听了原委后,淡淡一笑,“没事,我不在意这个,以后联合国想给我颁奖我还不要了,看最后打的是谁的脸。”
在治沙上面,郭阳很有信心,沙海农牧蹚出的路,只需要一点点复制。
又有充足的资金,亿利是拍马赶不上的。
在家里歇了两天,陪林可青熟悉了院里的植物,郭阳才来到公司。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依然是祁子文在主持工作,并且给了个副总裁的职位。
年纪轻轻,可以说是身居高位,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事实证明,还行,没有犯特别大的错,郭阳在花了几天时间了解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一直对嘉禾的管理要求不算太高,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就行。
祁子文要做到这一点不难。
不过也有些地方让人不甚满意,郭阳只能自己在查漏不缺,日子倒也轻松,家里公司两边倒。
…
桂省。
从南宁去往崇左-左江-驮卢镇的路边,都是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和蜜桔园,有些桔子还落了一地。
在这里桔子园就是风景树,甘蔗像是篱笆墙。
一辆黑色的越野车上。
“毕院长,天禾在崇左的甘蔗良繁基地马上到了。”
毕强睁开眼,看了下窗外,这是他第一次来,“是外面那片蔗田吗?”
车上除了他和司机,还有两人,天禾崇左甘蔗良繁公司的总经理乔明,以及嘉禾糖业的总经理邹坤。
乔明说:“不是,这是永凯左江糖厂的甘蔗生产田,播种的是新台糖22号。”
毕强讶然,“又是新台糖22号?”
乔明点了点头,“新台糖22号在桂省推广种植已经有15年,种植比例很夸张,08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甘蔗种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甘蔗出苗率极低,对宿根蔗的影响持续了3年。
这三年里,桂省甘蔗的平均亩产从5.3吨降到了3.7吨,单一品种的危害巨大。
政府和科研院校也意识到了问题,准备逐步淘汰新台糖22号,所以天禾的三级良繁场批复才能那么快。”
毕强点了点头,“新台糖22号不耐寒吧?”
乔明说:“对,抗寒性差,另外黑穗病和抗螟虫等方面表现也不突出,本地的院校育种的亲本来源,基本都以新台糖22号有关,所以天禾的天糖1号很有优势。”
说话间,越野车也停了下来。
“到了,毕院长,邹总。”
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天禾建立的三级甘蔗良繁基地,应当是此时桂省第一个。
看着挺普通,就是普通的砖房建成的实验室,实验室外则是甘蔗田。
种苗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货架上摆满了白色的玻璃杯,杯里则是一株株甘蔗种苗。
然后,又经过大田的生产繁育,形成生产用种,最后再推广销售。
两年时间,良繁基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生产能力。
“永凯左江糖厂的蔗农没用天糖1号?”毕强注意到了区别。
乔明有些尴尬,“嗯,现在的客户主要是南宁糖业、东亚糖业,面积大概有一万多亩。”
毕强说道:“去年建基地,今年正式推广,一万亩也不少了,永凯公司规模大吗?”
“每年大约10万吨甘蔗糖的产量,近几年制糖厂的日子都不好过,永凯公司也一样,距离又近,天糖1号今年的表现明显更好,永凯公司明年必然会换种。”
毕强想了想,又说:“照现在的行情,永凯公司今年都不一定撑的下去。”
这话一出,不止乔明有些默然,身后跟着的其他人也都不好受。
阿三的甘蔗增量太吓人了,平均亩产高达10吨以上。
而国内最大的甘蔗产区:桂省,受品种严重退化、08年霜冻的影响,平均单产降到只有3~4吨。
即使已持续翻种更新3年,产量今年会反弹,但也最多只有4吨出头。
阿三平均亩产是国内的2.5倍,两者相互竞争就是一场屠杀。
次日,毕强、邹坤、乔明等人就去拜访了永凯糖业。
不出预料,永凯糖业陷入了严重亏损之中。
桂省的甘蔗收购价从四五年前的260元/吨,涨到了如今的500元/吨,涨幅92%。
意味着原料成本大增。
按平均9吨甘蔗生产1吨糖,甘蔗按500元/吨算,每吨糖蔗农收入为4550元。
然而,国内每吨白砂糖的售价却从一年前的6200元/吨左右,降到了如今的5000元以下。
再加上管理成本、约8%的税收,即使6200元/吨,制糖厂都不一定有赚。
5000元/吨只能血亏。
而且,阿三今年的产量暂且不明,外围市场已经降到了4000元/吨左右……
国内原料成本上涨,外围原料成本下降,一增一减后,血腥、绝望、残酷,笼罩在国内制糖厂的身上。
然后,在这个时间节点,嘉禾糖业向崇左永凯左江糖业公司发起了并购请求。
没有任何意外。
嘉禾糖业以3.26亿元的价格将崇左永凯左江糖业收入囊中。
扩建、并购,就是邹坤要做的事。
而毕强在了解了天糖1号的基本情况后,就去拜访了省里分管甘蔗行业的专家和领导。
这时候,桂省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甘蔗产业办公室,毕强只能一个个去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