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武圣 第547章

作者:夜南听风

  他们或许都是走到了大道尽头的人物,因此名号和身影都能映照诸天,在任何世界都存在,并演变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流传。

  当然。

  这一切如今也只是陈牧的猜测。

  毕竟迄今为止,他所在的这方世界,依然与他真正前尘所在截然不同,前尘所在那是浩瀚无垠的星空宇宙,而在这里,则是无尽虚空,无尽空域,孕育着无数世界。

  对现在的他来说,还没有资格去探究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根本触摸不到他来到这方世界的那一条脉络,或许只有等他真正掌握完整的虚空大道亦或岁月大道时,方才能够知晓一切答案,目光所及再无困惑。

  “如来……”

  陈牧心中念叨一声,想起无比久远的前尘记忆,曾经与人谈笑过的‘如法’,不由得一笑,但笑了一会儿,又静静发怔,因为越是思索,越觉得这其中的确有着诸多玄妙。

  就像他来到了这方世界,已经经历了三世轮回,做过猎户,做过官宦,做过皇帝……但岁月悠悠,如今他前三世留下的所有痕迹,又都泯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所以他算是来过这方世界吗?

  如来。

  不是‘既来之则安之’,而是‘如来’。

  本源大道正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恍恍惚惚,玄而又玄。

  隐约间。

  陈牧似乎看到了一点岁月大道的脉络,但试图抓住的时候,它却又从指间流失。

  “岁月。”

  他念叨了一声,心中却并无遗憾,反而是略感喜悦。

  前三世的沉淀他不曾在岁月大道上有所进步,而这一世终于开始前进了,虽然不曾抓住那一点岁月大道的灵光脉络,但只要它曾经闪过,那总有一天会被他抓住。

  毕竟他有无穷无尽的时间。

  陈牧重又继续低头,看向手边的经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岁月匆匆。

  如此一晃就是十七年。

  时年二十四岁的陈牧,法号‘真定’,代表法坛寺,与灵坛寺来访的一批僧人辩经,以一敌众,辩驳的灵坛寺领僧以及一众后起之秀皆黯然失色,一时间声名鹊起。

  又三年,陈牧二十七岁,但凡法坛寺历代僧众,皆有下山修持的传统,因此陈牧也遵照传统,下山行走世间,用十年世间踏遍一国各土,拜访各处寺院,待他重回法坛寺时,已然是名扬天下的一位大僧,甚至已有许多年轻僧人慕名而追随。

  又四年,时年四十一岁的陈牧,接手法坛寺主持之位,此后弘扬佛法,传布经文典义,成为世间公认的一代高僧,之后连皇室朝廷都数次请陈牧入朝讲经,连当代皇帝都有所体悟,开始信奉诸佛,更将法坛寺列为国寺,辉煌一时。

  此后四十年。

  陈牧无数次下山行走,或教化蛮荒之地的愚民,或与灾年之中救苦救难,尊崇之众愈多,甚至令本该在诸多天灾中,国本动摇的朝廷,都大大降低了灾祸导致的影响。

  先后两代帝王皆数次给陈牧赐封尊号,累尊为‘世应能仁法王大上士’。

  如此又十年。

  年过九十一岁的陈牧,白眉修长,须发如瀑,身形干枯但面容却仍然红润,平日行走寺间依旧健步如飞,凡来访者,皆称陈牧乃是‘世间真佛’。

  某日。

  陈牧披上袈裟,目光看向窗外,目视太阳东出,轻轻的吸了口气,然后站了起来,踏步走到殿外。

  尽管他的动作很轻,此时也是才刚刚日出,但殿外依然有僧人侍候,第一时间走近过来,神态无比恭谨的垂首道:“方丈,您有何吩咐。”

  之前两代帝王皆信奉佛法,致使天下佛道大兴,现如今的第三代帝王虽然对佛法并不深信,但却也并不排斥,佛道仍然繁荣,而当今世间无论哪座寺庙,无论哪位僧人,皆知陈牧乃当世第一高僧,世间真佛,都以能侍奉陈牧左右为最尊崇之事。

  尤其陈牧又已九十余岁高龄。

  他平日休憩的殿外,自然是日夜都有僧人守候。

  “传我法令,令诸僧皆往正殿,我有事要宣告。”

  “是。”

  侍候的僧人立刻恭敬应声,转身小跑着去了。

  不多时。

  法坛寺金碧辉煌的大殿内,诸位须发皆白的高僧一一落座,再往后则是跪坐的一批中年僧人,而年纪小辈分低的,则只能恭敬的侍立在殿外。

  这时陈牧缓步走来,抵达大殿之中。

  “方丈。”

  大殿内外无论掌座高僧,还是寻常僧众,皆恭谨的向陈牧行礼。

  陈牧念诵一声佛号,踏步来到中央的方丈之位,盘膝坐下,他白色的长眉垂落到膝间,面色仍然红润,气息如常,但出口第一句话却令在场人尽皆震惊。

  “吾将于今夜涅槃入寂。”

  陈牧语气如常的说道。

  寺庙中霎时一片鸦雀无声,无数僧人皆露出震惊之色,有须发皆白的掌座高僧,也是为此吃惊,寂静片刻后,不由得道:“我佛慈悲……师伯已证得正果,乃在世真佛,为何还会圆寂,是我等愚钝,师伯不愿再指引我等了么?”

  在所有人看来,陈牧几乎与真佛无异,且不说其他,单单是年过九十岁仍然气色红润,身轻体健这一点,就远非常人所能及,当今世间又有几人能活到九十岁高龄?

  更别说到了九十岁仍然身如常人了。

  可如今,

  看上去毫无异常的陈牧,却说他将于今夜圆寂,这消息无疑如惊雷一般。

  陈牧神态平和,道:“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吾肉身虽寂,但已证得不灭法身,入轮回,只为参悟诸法之妙,入寂之后,仍将再次显化于世,尔可继续尊我法号。”

  此言一出。

  在场众僧皆是面面相觑。

  有些年轻的僧人,震惊之余,更不由得纷纷激动起来。

  虽然信奉佛法之人,皆相信佛陀存在,相信修行能够超脱轮回,但毕竟从来没有人在这世间见到过超越凡俗的力量。

  都说陈牧已是世间真佛,有无上佛法,但一样是从来无人亲眼见过。

  而这一次。

  听陈牧所说的话,其圆寂只是摆脱这一身皮相,还会再现于世。

  轮回之说虽然在佛法之中乃是一门,也有无数人熟读并信奉,但终究是没人亲眼见证,而今似乎……他们便将要见证一次轮回的真谛。

  是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陈牧面容平和,端坐于法坛之上,于众生诵经之中,安然入寂。

  而这一次入寂之后,陈牧的视线虽渐渐升高,但意识却并未被岁月的力量裹挟,而迅速的跨越数十上百年,反而是从冥冥之中,抓住了一丝岁月的脉络,定住了自身。

  就这样。

  很快他的意念再次随着天地运转,投入了世间。

  这一次,是诞生于农户之家,只是他这一次的意识入世,与上一世作为‘真定佛陀’圆寂,中间仅仅只间隔了三年。

  这一次,陈牧于出生之时,双手缔结轮回法印,与他圆寂之时一模一样,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身在天地轮回之间。

  虽然天地不曾有任何异象显化。

  但婴儿如此降生,还是令农户一家为之惊奇,很快便一传十,十传百。

  半月后。

  距离农户之家最近的一座寺院,灵隐寺,寺中主持听闻消息后,为之一惊,很快联想到了一事,于是当即率领诸多僧人,亲自来访。

  无比苍老的主持,迈着迟缓的步伐,慢慢的走到农户家中,弯腰进入草芦。

  他往草芦中破旧的床榻上看去。

  就见婴儿状的陈牧,躺在床榻之上,似是听到了他进来的动静,于是缓缓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

  就是这一个眼神,顿时便让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主持心神一个恍惚。

  他仿佛回到了十年之前,远赴法坛寺,听陈牧开坛讲道时,仰头望向陈牧的时候,那时他从陈牧脸上看到的眼神,与此刻躺在床榻上的婴儿的眼神一模一样。

  恍惚间,老主持仿佛看到婴儿冲他露出一个微笑,继而便听到了一个声音,这声音虽然有些稚嫩且含糊不清,但他仍然听的分明。

  “渡厄。”

  那是他的法号。

  老主持身形一颤,终于诵念一声佛号,双手合十,冲着陈牧恭敬的行了一个弟子之礼,道:“弟子渡厄,奉迎上士。”

  三年之前,陈牧圆寂之后,他便曾听说了陈牧的临终遗言,言说他虽已证得不灭,超脱于世,但仍将再入轮回,普度众生。

  三年之后,他看到了陈牧的转世身,心中之激动难以自制。

  世间修佛法者,谁不想脱离苦厄,超脱于世,但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修到了哪一步,是否真的能够超脱轮回,但如今,真正超脱轮回之人出现了。

  且如陈牧所言,他早已是不灭身,超脱轮回,再入轮回只为了参悟诸法之妙,以及引导普度世间众生,这无疑是大功德,毕竟世间就是劫难,就是苦海。

  陈牧已经登临彼岸,如今是回头再入苦海。

  渡厄修行半生佛法,此时也难以压制心头汹涌,在一旁又不由得恭敬说道:“上士,此地苦寒,是否由弟子奉迎您回寺。”

  “……”

  陈牧并未睁眼,只微微摇头。

  渡厄立刻明白了陈牧的意思,当即双手合十,念诵一声佛号。

  数日后。

  关于法坛寺真佛转世的消息,迅速的在一地传开,渐渐引起轰动!

  方圆千里之地,各方寺庙僧众听闻,震惊之下,无论身份地位,皆是纷纷动身,赶赴陈牧转世之地,并且不光是僧众,连许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听闻,也俱都是为之震动。

  之前两代帝王信奉佛法,令世间佛道繁荣鼎盛,而陈牧的名号也是传遍世间,三年前圆寂之事同样传布四方,当世深信陈牧会转世轮回再现世间的人也不少,只是三年的时间,慢慢便有些人淡忘了。

  而今,别说是信奉佛法的,哪怕是不信佛之人,听闻此消息,也是惊疑大起。

  一时间,

  偏僻的村落之地,变得无比沸腾,数以千记的僧人,数以万记的信佛之人,从四面八方赶赴这里。

  而这样的动静,朝廷自然也是为之惊动,不可能坐视不理,当地的县令直接被吓到,连夜向上汇报,而知府也是为之震惊,生怕引起什么变故,汇报提督调动兵马的同时,也八百里加急往中枢递送文书。

  消息传至中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