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好吧,这是你的人生大事。”迪恩认识大卫这么长时间以来,亲眼见证他摆脱了万年单身的状态。
这他妈甚至比比特公司上市还难,所以迪恩尊重大卫的选择。
“那套房子需要多少钱?”
“大概80万美元左右,算上装修接近一百万美元。”
安吉拉很喜欢那栋房子的阳台,于是大卫也喜欢上了它。
“所以你想卖掉等值的100万美元的股票?”迪恩大概猜到了他的心思。
“嗯”大卫老老实实的点点头。
迪恩略一思虑就认真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卫,我欠你一个人情。”
“come on”迪恩搂着他一起回到了办公室。
“迪克,今天你走大运了!”
迪克.克拉姆里特一个激灵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他目光渴求的看向迪恩,却又生怕这是对方的玩笑而不敢言语。
“和之前一样的估值,100万美元的股票份额,有问题吗?”
“噢!感谢上帝!”迪克.克拉姆里特欣喜若狂。
“作为交换,intuit公司的投资,我们稍后再谈。”迪恩的每一次生意,绝不空手而回。
“没问题!我会拿出让你满意的价格。”迪克.克拉姆里现在眼中,只有比特公司的股权。
前者的价值,不及眼前的万分之一。
“这是最后一次,现在火车检票完毕,要发车了!”这是迪恩对他的忠告。
“没有人能从我手里拿走它,我发誓!”迪克.克拉姆里特恨不得守着这个秘密,直到他躺进棺材。
出了比特公司的大门,迪克强忍住欢呼的冲动,快速的钻进了自己的车内。
“迪克,怎么样?”一直等在副驾驶的雷吉斯,迫不及待的发问。
“会有你的一份,但在签合同之前,我不会回答任何问题!”
迪克这一次学乖了,他不再开派对,也不再到处吹嘘自己的人脉。
阿瑟.洛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决定死守这个秘密。
400万美元的份额,恩颐投资分割成了许多份,甚至联系好了买家。
这些都是迪克重视的客户,但它们被抢走了。
这不仅让恩颐投资损失了一大笔收益,还让迪克得罪了很多重要的客户。
他恨死了阿瑟,对方差点让他成为格伦那样的可怜蛋
三月中旬,比特公司在硅谷汹涌的暗流下,正式召开了第三轮融资董事会议。
虽然外界针对本次融资,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但最后真正出现在名单上的投资机构,却只有二十几家。
很多个人投资者要么挂靠在了现有的基金下面,要么就是被隐去了名字。
比特公司还没上市,它不需要公开这些资料。
而参加本次会议的董事,也不再是之前的七个席位,这个规模现在扩大了十五位。
对于比特公司这次4亿美元的估值,大家都没有意见。
之所以召开这次会议,除了签署正式的合同之外,也是商量比特公司下一步的经营战略。
当然顺便确定股票定价,以及为接下来的ipo做准备也是应有之意。
第203章 向全球进军
比特公司的第三轮融资,以4亿美元为估值,释放10%的股权。
之前857万的总股本,经过1:5的拆股后,膨胀到了4285万股,每股定价9.3美元。
而经过新一轮的股权稀释,迪恩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0.32%,持有1727万股。
红杉资本稀释后的股份为13.5%,凯鹏华盈是8.1%,摩根塔勒还剩下6.4%。
除了迪恩这个创始人外,这三家风投机构是比特公司的主要大股东。
而另外两个创始人,马库斯现在还剩下的股份是5.04%,价值近两千万美元。
大卫.费罗因为以9.3美元的价格卖出了100万美元的股权,现在他还剩下4.79%的股份。
员工期权池相应缩水到了10.8%,融资释放的10%股权则被二十多家机构瓜分。
此前和迪恩达成私下协议的阿克塞尔,拿走了2%的投资份额,是本轮融资最大的出资方。
剩下的则大多被强势的人脉关系瓜分,比如从恩颐投资迪克手中巧取豪夺拿走1%的阿瑟.洛克。
在pbk迎新会上和迪恩有过私下会面的安东尼.肯尼迪,给他打过电话的上将,这些个人投资者属于第二梯队。
至于迪恩的朋友,硅图公司的吉姆.克拉克,甲骨文的埃克森等等也以個人身份买走了一些股票。
最后就是身边较为亲密的人,比如老爹皮特、富兰克叔叔一家、比尔叔叔一家。
还有苏西、米兰达、詹妮弗.康纳利等,迪恩也会预留一些。
不过给他们的股票不会以9.3美元定价,作为真正的自己人当然会有特殊的优惠。
迪恩打算把他们安排进员工期权池,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买走一些员工股。
反正现在期权池还剩下很多股权未分配,正好拿来利用一下。
至于以后有新员工入职,遇到期权池缩水问题。
简单,等ipo上市之后,比特公司可以从股市中回购中一些流通股补充进期权池。
说白了就是给身边的人开小灶,然后比特公司买单。
这只是资本游戏中最初级的玩法,迪恩也仅仅是牛刀小试。
随着董事会议的召开完成,第三轮融资在众多股东的见证下,也正式完成了合同签订。
“ok,欢迎大家加入比特公司。”迪恩踌躇满志的看了眼济济一堂的会议室。
曾经的七个董事席位,现如今也扩充到了十五个名额。
第三轮新加入的二十家机构,并没有全部进入董事会,他们只是选了一些代表。
当然阿克塞尔的人,毫无疑问担任了一个董事席位。
那个被迪克.克拉姆里特恨之入骨的阿瑟.洛克,现在也正施施然的坐在会议室中。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第三轮的融资目的,以及比特公司今年的战略,就是进军全球市场!”
在迪恩的示意下,安娜把早就准备好的材料一份份的发了下去。
“考虑到全球各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我们第一个北美之外的市场是欧洲。
那里同样有类似nsf网的主干网络,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仅次于美利坚。
所以综合考虑欧洲市场是最佳选择,我们事先做过调研,那里甚至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交流软件。”
对于迪恩的战略主张,会议里的大多人都没有意见。
在他们看来,欧洲的计算机发展是落后于北美的。
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内,美利坚的软件基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欧洲没有自己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微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电子表格用的是莲花软件,数据系统用的是甲骨文。
所以如果聚焦办公通信软件,那么teams也将理所当然的占据欧洲市场的主流。
“我们有具体的扩张计划吗?”有不知名的董事提出疑问。
“就如大家手中的计划所写,英伦三岛、法兰西、德意志,这是我们扩张的第一站。
然后再以它们为据点向周围地区辐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
比特公司虽然成长很快,但是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根基尚浅。
当公司需要一个高层去单独开拓欧洲市场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so,先生们,你们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迪恩知道这些风投们人脉广阔,某些时候他们也可以充当猎头。
会议室里的董事相互看了看,都在脑中仔细搜索可能存在的候选人。
但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没有相关的全球市场经验,很难搞定这份工作。
“我有一个人选!”就在这时候瓦伦丁举手了。
“本来我打算把他放到思科担任副总裁,但现在或许比特公司更需要他。”
“所以他是谁?”杜尔对瓦伦丁猜谜式的回答没兴趣,他想要直接的答案。
“约翰.钱伯斯,一个十分出色的管理人才。”
杜尔听说过他,在英特尔时格鲁夫曾和杜尔聊过,钱伯斯是英特尔当时准备从ibm挖走的人选之一。
“我记得他曾在ibm担任过销售总监,所以他是你的前同事?”
“嗯哼”瓦伦丁得意的抬了抬下巴,“不过那是老黄历了,钱伯斯之前在王安公司负责过亚太区的销售,后来更是担任了副总裁。
他对客户的追求有偏执狂一样的关注,我认为钱伯斯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有开拓市场的经验,还担任过高级管理层,是个不错的人选。
“很好”迪恩转头看了看其他董事,“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抽空和他见上一面?”
“我没有意见”在看人的问题上,杜尔相信瓦伦丁的直觉。
“我也没有。”其他董事都没有表示反对。
“那就这么定了。”迪恩愉快的进行下一项议程,“除了全球战略,今年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