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sprint是继at&t之后,美利坚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话通信运营商,它和mci的规模不相上下。
有了巨头型公司的加入,接下来的形势开始发生一边倒的变化。
以前企业用户选择ibm是因为它的品牌知名度,但现在cix联盟中也有了这样的成员。
所以很多公司已经不再青睐ibm,转而选择了物美价廉的cix联盟。
短短几個月的时间,ibm就丢掉了大半客户。
当垄断被打破之时,市场的选择就会重新恢复理性。
本就雪上加霜的ibm,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业务再次大幅度的缩水。
于是他们找到了国会,并期望从那里得到支持。
作为中间人的联邦政府,面对这种情况一向是鼓励彼此双方私下和解。
然后才有了今天的会议,说白了就是ibm认输低头。
不过科恩或许是因为在官僚化的ibm待的太久了,他竟然还没认清目前的形势。
迪恩懒得再和他废话,“科恩先生,ibm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继续保持现状,然后等着被cix联盟彻底孤立。
二,加入cix联盟,实现全美所有地域的网络互通政策。”
“ibm可以加入cix联盟,但我们必须保持独立。”
科恩当然希望加入cix联盟,要不然ibm的网络业务都快没法玩了。
随着被孤立的越加彻底,ibm的网络业务和一个大型局域网没什么区别。
它的用户只能相互之间发送数据,想要联系非ibm的用户公司,夸张到连一封邮件都发不出去。
这样玩下去,ibm的ans部门能活下去才有鬼。
不过加入归加入,科恩还想提点条件。
迪恩对着正襟危坐的科恩,微微一笑。
“cix联盟中的任何一家运营商,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大家无关规模大小,所有人平起平坐。”
“不,我说的独立性是指定价独立,ibm期望保持之前的经营模式。”
ibm需要cix联盟巨大的影响力为自己带来尽可能多用户,但同时它还想保持流量计费的模式。
既不缺流量,又有生意做,这才完美。
对于科恩的痴心妄想,迪恩甚至都懒得反驳。
“我再重复一次之前的话,要么加入,要么保持现状。
cix联盟不干涉成员的经营活动,但必须放弃流量计费的模式。”
只要不是按流量收费,成员定价多少都没人干涉,因为市场会教他做人。
cix联盟之所以坚持这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培育市场,不要急着割韭菜。
只有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才能挣到钱。
而且如果ibm被特殊对待,那其他成员会怎么想?
我们培育的市场,就为了方便ibm割韭菜?
所以这一点没得谈,迪恩表现的相当强硬。
“这是我们cix联盟制定的政策,如果ibm能遵守条约,那我们欢迎,否则cix联盟不介意彻底抛弃ans。”
迪恩放下手中的资料后,就独自出了会议室。
其他成员也非常默契的起身,几分钟后诺大的会议室剩下ibm的两位代表。
“科恩先生?”助理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我们回去吧,这个决定交给别人来做。”
科恩拿起桌上的资料,默不作声的离开了这儿。
这只是双方的第一次谈判,科恩需要把cix联盟的条件带回去,然后转述给ibm内部的决策层。
当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向国会提交草案,从此固定下互联网运营的基本政策。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谈判就是争夺未来互联网的话语权。
但科恩明白,ibm其实没太多的选择,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筹码。
cix联盟中所有成员的网络线路加起来,早就超过了ibm掌控的nsf网主干线。
现在是cix联盟不带ibm玩,这和之前的情况正好颠倒了顺序。
“迪恩,ibm会同意我们的条件吗?”
出了会议室,史蒂夫.凯斯忍不住八卦起来,他的眼神中隐隐有些期盼。
“ibm别无选择,别忘了华尔街现在还流传它将要破产的传言。”
互联网业务不是ibm的核心,它不会花重金去打造自己的通信帝国。
所以为了避免被彻底淘汰,ibm只能加入cix联盟。
说来大家为什么在被ibm无情的拒绝过后,还愿意就接纳ibm展开谈判?
是因为惧怕蓝巨人吗?还是因为联邦政府的关系?
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ibm掌握着全国大部分的nsf网主干线。
cix联盟虽然有自己的网络线路,但那多是和本地电话公司合作的产物。
真正要说到跨州级别的光纤通信,还得是专门为此而建立的nsf网主干线。
如果ibm能加入cix联盟,那将意味着互联网通信会彻底连成一片。
这是互联网浪潮出现的硬件基础,没有它,就没有以后的黄金十年。
当然现在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联盟内的成员也仅仅知道ibm的加入,将更有利于自己业务的发展。
虽然今天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合约,但迪恩知道ibm很快就会妥协,他们拖不起。
哦对了,顺带一说,迪恩之所以多次主持cix联盟的会议。
那是因为他现在还有一个身份,cix联盟煮席。
这个中立组织需要一个各方都信服的管理者,毫无疑问迪恩最合适。
他是联盟的发起人,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扶持基金。
最重要的是迪恩自己的公司,和这些网络运营商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联盟中的其他人担任煮席,或多或少会被怀疑偏向自己的公司。
但迪恩不会,他对谁都提供的了资金支持,没必要在政策上再作出倾斜。
所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有人都不会反对。
“对了史蒂夫,华盛顿哪里有不错的房子?”
东海岸的事情已经解决的差不多,迪恩现在准备考虑一下自己的私事。
“你准备在这里定居?”史蒂夫.凯斯好奇的问道。
“不,只是方便以后有个落脚的地方。”迪恩不想以后每次过来都住酒店。
米兰达那里虽说也可以,但她也是租了一套公寓。
迪恩更喜欢住自己的房子,而且以后和华盛顿打交道的时间还长。
所以综合考虑一番,还是买处房产最合适。
“如果说华盛顿哪个最社区适合你,那当然是卡洛拉马!”
听了迪恩解释后,史蒂夫.凯斯想都没想就报出了一个地名。
“为什么?”对方的斩钉截铁引起了迪恩的兴趣。
“因为那里是白房子的后花园,你随便一个邻居可能都大有来头。”史蒂夫朝他眨了眨眼。
几天之后,迪恩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史蒂夫说卡洛拉马社区是白房子的后花园。
他第一次来这里就遇见了安东尼.肯尼迪这个大法官,他就在住在这个社区。
此外美孚的总裁、财政部高官、参议院长、教育部高官他们都住这一片社区。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美利坚历史上6位总筒都曾是这里的居民,总能体现这片区域的特殊了。
于是在挑选一圈后,迪恩以560万美刀的价格,买下了这里一处占地近2000平的住宅。
这只是他的临时落脚地,不用搞的像旧金山庄园那么豪华。
西海岸才是他的大本营,至少目前是。
说到西海岸,出来有段时间的迪恩也该考虑回去了。
约翰和西蒙已经带着普莱斯列表来到了加州,他需要回去检验这大半年他们的成果。
第275章 稳拿第三
“最近尤特又在询问你的事。”米兰达依依不舍的在迪恩胸前画着圈圈。
“我?”迪恩懒洋洋的半眯着眼睛,“他这时候不应该关心接下来的大选吗?”
“政治是政治,生意是生意。”米兰达嗔怪的看了他一眼,她知道他还处于神游宇宙的状态。
“我们的交易已经完成了。”迪恩抬起胳膊,米兰达乖巧的向他怀里拱了拱。
“他不是为了老乔治的大选,他只是想和你聊聊互联网的事。”
“哈~”迪恩嗤笑一声,“我敢打赌,华盛顿这里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互联网是什么。”
“谁让你在华尔街又大出风头,现在他们都说你是最懂互联网的人。”
米兰达调皮的下探手掌,然后开始研究它是怎么神奇的快速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