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米兰达,不知道吧。”
“是的,我亲自送检了它们。”
“很好,珍妮那里,你也一样处理。”
“收到,boss。”
迪恩收起检测报告,开始闭目养神。
他刚刚手里拿的是一份亲子鉴定,这并不是他不信任米兰达。
而是身在美利坚,涉及到继承问题,他必须要保证没有任何意外。
他的身家也不允许他有一丝马虎,毕竟财帛动人心。
除了米兰达这里,以后如果他有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处理流程。
在他闭目思考间,很快汽车就抵达了aol的新总部。
它依旧坐落于阿灵顿,距离华盛顿只有十多英里。
不过和之前寒酸的小楼比起来,现在的写字楼无疑气派了太多。
毕竟是市值14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门面总归要说得过去。
aol租下了这栋大楼的中间几层作为办公区域,迪恩乘电梯抵达的时候,史蒂夫.凯斯正站在门口等他。
“嗨,伙计。”两人热情的拥抱了一下。
“哇哦~”迪恩转头看了眼焕然一新的办公区域,“这里看起来很不错。”
“当然”史蒂夫.脸上满是骄傲,“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增长,我们的市值翻升了40%!”
这在新上市的公司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成绩。
“干得好,史蒂夫!”迪恩搂着他的肩膀拍了拍。
他是一个称职的ceo,aol这两年在他手上增长非常明显。
去年刚上市时,华尔街对这只股票其实并不太看好。
因为那时候知道互联网这个概念的人并不多,普罗大众更不用说了。
但仅仅过了一年,尤其是克临顿上台以来,各种信息技术法案的执行。
终于让网络慢慢走向了前台,虽然浪潮还没产生,但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它。
aol也因为高性能计算机法案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利好消息,其股票才慢慢受到投资者欢迎。
当然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因为aol这一年业务的增长。
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迪恩他们刚刚坐下,史蒂夫.凯斯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分享好消息。
“aol现在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0万,距离70万也只有一步之遥。”
上市前夕这个数字是43万,也就是说一年时间,用户增长了25万多。
这在以前史蒂夫简直不敢想象,因为当初从零到四十万的积累,aol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现在突然肥的这么快,激动的同时,甚至也让他心里有那么一点不踏实。
“史蒂夫,网络的普及速度只会越来越快,现在才刚刚开始。”
这才哪到哪,网络时代爆炸式的增长还没出现呢。
“好了,可以方便让我看看,aol之前的营销策略吗?”迪恩准备替他把把关。
“当然”史蒂夫.凯斯欣然应允,他知道迪恩在这方面很有一手。
aol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迪恩也是帮了大忙。
在aol运营总监简.布兰特的讲解下,迪恩大概明白了他们的推销政策。
依旧是电视广告、杂志老一套,没什么亮眼的,当然也没什么不妥的地方。
“史蒂夫,aol可以再激进一点。”看完了手中的资料,迪恩就立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什么?”史蒂夫和布兰特面面相觑,他们以为aol迈的步子已经足够大了。
毕竟所有的网络运营商中,目前只有aol敢去电视上投放广告。
“aol的主要客户是美利坚的普通家庭对吗?”迪恩开始循循善诱。
“没错,80%以上都是。”史蒂夫.凯斯擅长消费者市场。
“那么再更进一步,aol的目标用户是来自拥有计算机的美利坚家庭。”
就像迪恩以前分析的那样,有计算机才有链接网络的需求。
你不能向一个没有电脑的家庭,说服他先购买电脑,然后再开通aol的服务。
“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我们投放的广告也集中在了这一群体。”
“还不够”迪恩摇摇头,“对于消费者群体,我们的营销必须要饱和式进行。”
“饱和式?”史蒂夫他们若所有思,“所以具体该怎么做?”
“地毯式轰炸!”迪恩嘴角勾起微笑。
第300章 地毯式轰炸
“地毯式轰炸?”这个词语让史蒂夫和简他们既新奇又陌生。
新奇是因为听名字就知道它的营销原理,陌生则是对于网络服务而言。
史蒂夫.凯斯和简.布兰特无法想象,如何在网络服务领域开展这种营销手法。
“迪恩,aol的地毯式轰炸应该是什么样的?”史蒂夫专研了市场很多年,但他从未想过这种方式。
“很简单”迪恩直接一句话概括,“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塞满aol的广告。”
史蒂夫一愣,“电视广告、报纸?”
“或者是海报、邮箱?”运营总监简.布兰特又补充了一句。
迪恩看了一眼这位运营总监,然后点点头。
“有些接近了,但还不够直接。”
为了更直观的阐述自己的方法,迪恩随手从办公桌上取来一本杂志。
“这是一份《pc世界》杂志对吗?”
“当然”两人点点头。
“那么谁会订阅这种杂志?”迪恩目光灼灼。
“当然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史蒂夫一句话脱口而出。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末尾的声音也渐渐弱了下去。
“明白了吗?”迪恩微笑着晃了晃手中的杂志,“会买这种杂志的人,家里大多都有计算机。
还记得我们刚刚分析aol的目标客户来自哪吗?那些拥有计算机的家庭。”
“在杂志上进行饱和式的广告轰炸?”简.布兰特眉头微皱。
“不,我们要进行的是实体广告轰炸!”迪恩摇摇头否定他的猜测。
不等他们提出疑问,迪恩就取出一份软盘,然后把它和手中的杂志一贴。
“aol在每一种和计算机相关的杂志上,都附送一份安装有aol客户端的软盘。
记住,是每一种和计算机相关的杂志,这不仅仅是《pc世界》或者《pc技术》。
同时要确保安装程序足够简单,最好能做到‘即插即用’。
最关键的一点,送出去的客户端软盘,里面提前设有免费的体验时间。
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分钟,这個你们自己定。
同样的道理,我们甚至可以直接邮寄这些软盘到人们院子里的邮箱中,就和报纸一样。”
迪恩的地毯式轰炸理论,惊得史蒂夫他们目瞪口呆。
“这”史蒂夫喃喃自语,“这可行吗?”
地推式的广告他们不是没见过,但用在网络服务领域,却从没有人试过。
“为什么不可行?”迪恩反问道,“只要用户愿意把我们的软盘插上电脑,那一刻我们就成功了。”
互联网早期,其实民众的网上生活相当单调乏味。
毕竟现在全世界的网站加起来才数百个,其中甚至很多是极客们自己搭建的实验性网站。
真正有内容,又有人员维护的网站,说不定连一百个都没有。
那么美利坚数百万的网民,平时上网看什么呢?
答案就是aol这样的isp商在提供各种各样的内容服务,它的客户端已经提前集成了这些。
除了最常见的看新闻,发送邮件和线上聊天之外。
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和线上购物等功能,都可以在 aol平台得到完整体验。
甚至对很多初次接触 aol的人来说,它的客户端就是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种类似沃尔玛或者家乐福的一站式大卖场——只要选择了 aol,就意味着便捷的上网体验,且不会无聊。
尤其是那些对计算机技术并不精通的人,内容丰富并且“即开即用”的 aol,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安定感。
所以只要把aol的客户端送到人们手中,当他们打开它的一刹那,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挡互联网的魅力。
这就是地毯式轰炸的意义所在,当你对产品本身信心十足时,这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营销方式。
“但这意味着高昂的宣发成本。”史蒂夫.凯斯已经明白了迪恩的打算。
不过如此大批量的软盘投放,那可不是像在报纸上打个广告那样简单。
每一份软盘都要钱,还要加上封装软件的费用,以及和杂志社合作的费用。
“这样”迪恩想了个折衷的办法,“我们先投放一批20万份的软盘。
如果用户试用并最终选择付费的概率超过10%,那就施行更彻底的地毯式轰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