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者医
李欣本来还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见夏冠州看自己,马上坐直了腰说道:
“我们人事部门已经做好了员工考核工作的准备,有人工智能系统小莹在,今年每个人在工作上的情况都能够了解清楚,然后进行评审,这点请大家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百六十一章 航天梦想
林浩赶在12月之前去魔都,而且非去不可的原因就是,在魔都的星空航天科技所属的航天员训练基地就要落成了。
在一些技术层面的上有些问题需要林浩亲自去处理。
按照林浩的计划,星空航天将会在魔都组建属于自己的航天员训练基地,用来培训为将来准备的宇航员。
而他这次到魔都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一项宇航员在训练时所使用到的工具——超导重力模拟训练场。
作为每个宇航员必不可缺的一项训–模拟失重训练,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地面如何模拟太空生活都不可能达到失重的环境。
如果宇航员没有经过模拟失重训练,那他们在第一次飞往太空时,往往会面临着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引发意外。
所以为了宇航员自身的安全,也为了航天器的安全,展开航天载人任务的国家都会进行模拟失重训练。
模拟失重训练分为几种,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大型飞机模拟失重和水下训练模拟失重环境。
其中飞机失重训练,主要依靠飞机在飞行时做抛物线动作,产生失重感来模拟太空环境。
其中鹰酱利用KC-135加油机改装,一个起落可以飞20-30个抛物线每次大概失重25s。
毛熊跟继承者大毛则利用伊尔76一个起落15-20个抛物线每个可以产生25-28s失重时间。
其中我国首批航天员包括都是在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训练,他们当时就是跟大毛宇航员一起在伊尔-76中体验及训练失重环境。
后来他们也都出色的完成了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太空出舱、空间站实验等等航天任务。
另一种水下模拟失重环境训练,则作为技术要求最低的一种训练方式。
宇航员通过在水下穿戴太空宇航服模拟在太空中工作,利用水的浮力来达到一种失重效果。
当然这两种方式模拟的失重效果跟真实的太空失重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两种方式除了训练时间短,训练成本高以外,对宇航员的身体跟心理也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而林浩在能够生产常温超导材料技术以后,脑海里的科技树就解锁了一种技术,正好是给宇航员进行失重训练用的。
那就是超导重力模拟技术,利用常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磁悬浮的效果。
比起其他的失重方式,使用超导重力模拟技术,能够更好的制造一个失重的环境。
让宇航员体验感更加真实,能够为他们将来在太空中进行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当然这种超导重力模拟训练场在使用时会耗费大量的电力,来达到失重的环境,尤其是让人这样质量的物体有失重的感觉。
耗费的电力对供电系统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负担。
所以在建造超导重力模拟训练场时,电力系统是特殊连接的,而且跟整个训练基地不相融,这样才能够让供电系统达到稳定输出电流。
现在林浩亲自来到魔都指挥建造,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起身体验一把失重的感觉。
当然除了超导重力模拟训练场这样的设施以为,宇航员在训练时还需要载人离心机、转椅和电动秋千等。
还有模拟太空对接、太空维修和出舱活动的模拟器等;舱外航天服试验舱和高压氧舱等各种舱体。
除了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各种教导人才,宇航员的培训师都是特意通过国家航天局从我国已经退出现役的第一批宇航员中挑选的。
我国一共开展了3次宇航员选拔培训工作,第一批有14人,都是男宇航员,第二排7人,有2名女宇航员,后来这两名女宇航员都去过外太空。
第3批就是现在执行国家空间站任务的宇航员了,具体数目不详,不过年龄并不高。
虽然挑选的退役宇航员都没有太空飞行的经验,但他们专业基础十分过硬,完全能够执行独立的太空任务。
航天员分飞行专家、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几种类型,他们在航天飞行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宇航员都是从飞行员中选拔的,所以他们也都属于飞行专家,负责驾驶载人航天器和飞行安全。
所以还需要专业的任务专家及载荷专家培训员,负责培训宇航员工程任务及实验任务。
除了负责宇航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外,还有营养师、专业医生、培训教师等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此整个航天员训练基地建造培训成本高达150亿,这仅仅是初期成本,随着宇航员培训数量增加,以及各种训练装备增加,基地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在查看了宇航员训练基地建造的预算以后,林浩都有些牙疼了,不过这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这一步走下来以后,后面的路就顺利多了。
同时林浩也感慨到宇航员培训这种工作真的不是私人搞的起的,自己能搞的起来也是有星空科技的资金作为支撑。
要不然这样一个没有利润的宇航员培训基地就是一个巨大的吸金兽啊。
除了解决星空航天宇航员培训基地的问题以外,林浩还特意的了解了一下国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培训宇航员的方法。
国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培训宇航员时,要求宇航员要掌握基础理论培训跟专业任务训练。
包括学习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知识等等。
还要熟悉飞船的结构、组成,飞船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甚至要掌握重要部组件和单机的情况。
在林浩看来,宇航员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没有什么必要性,而且过程十分的耗费时间,整个培训过程需要耗费3-5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世界为之而改变
让众多年轻人跑到星空科技官网报名航天员选拔的,除了拥有想要探索宇宙的梦想以外,最吸引年轻人的就是做航天员时那份优厚的年薪了。
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给自己培训的航天员提供的是世界航天员里最高年薪170万RMB,鹰酱家航天员的年薪为24美元。
即使最终落选最后的航天员名单,审核期间也会按这份工资待遇来支付薪水。
这样这些参加培训审核的年轻人就不用担心自己遭受什么损失。
于是就导致参加星空航天科技公司这次航天员选拔工作的报名人数突破了3万人。
这已经是进行过初步筛查以后的结果,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还是飞行专业的人员。
而林浩在第一期航天员培训中只打算招收30名预备航天员,然后再从中挑选出15人来执行将来的太空任务。
做到了真正的千里挑一,不过就是不知道这几万人最终能挑出几个来,能不能满足航天员的需要,毕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身体因素也很重要。
另外为了满足萤火虫动画工作室太空电影的拍摄任务,演员也有可能在这一批航天员中招收。
除了招收的航天员以外,还有一些负责电影表演的演艺人员也将展开培训工作。
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这一份招收公告一经发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星空航天科技公司也成为继SpaceX和维珍银河公司以后第三家私人培训航天员的公司。
从此以后,航天航空专业的学生又多了一个可以去应聘的专业,其他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等等。
毕竟研究生也好,博士也好,刚刚毕业的他们不管去应聘什么工作都拿不到这么高年薪。
在魔都待了一个多月以后,林浩赶在12月23号之前飞回了金陵市。
因为23号是陆离的生日,他得在家陪陆离过生日。
至于魔都那边,航天员培训基地基本已经步入正轨,剩下的就是准备航天员的筛选工作了。
这些工作就不用林浩亲自去盯着了,也能够舒口气休息一下,正好陆离生日过完是是个周末又休息了2天。
刚过完周末就被李欣叫去了公司上班说有事要商量,没有办法,林浩也只能在周一早上乖乖去上班了。
刚刚在办公室做好的林浩,就被小莹告知说李欣已经在前往50层的电梯上了。
林浩无奈的翻了翻眼睛,只能跟小莹将待会给李欣开门,让他进来。
“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一走看一个多月,让我在公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李欣还没进门,讲话声就传了进来。
“想我了,是吗?可我听说你这一个月天天往实验楼跑,美其名曰做研究,那李总能不能跟我说说,这一个月研究出什么东西来了。”林浩没好气的说到。
“嘿嘿,这事情都传你这边来了,看来我得收敛一点了,不是,我只是跟实验楼的同事增加增加感情嘛。”
听到林浩在讲自己的八卦,李欣一下子还不好意思了起来。
“哎,不说了,对了,你还没来得及看最近的文件吧。”李欣见林浩越来越有兴趣,于是就马上质疑话题。
“我刚回公司好吧,哪里来的的时间看,如果你不打扰我的话,我可能已经处理完一批了。”林浩无语的说到。
“没事没事,我直接跟你讲吧,详细的你待会再看,之前我们公司不是跟中核工业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嘛。
前几天双方正式的合作协议已经拟好了,现在就等你查看以后签字执行。
协议内容好像是他们要购买大量的常温超导材料来进行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建设工作。
要在明年年初在长安市动工建设一个利用常温超导材料进行磁约束的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
如果常温超导材料产能足够的化,能够在一年内建成一个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林浩,你可是物理系的,这代表着什么,应该知道吧,我们的世界要升级啦。”
林浩对于李欣带给他的消息也有点震惊,毕竟可控核聚变一直还处在实验阶段。
如果明年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能够正常运行的化,那离核聚变商业化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
林浩没有想到,中核工业集团竟然这么有魄力,自己独立搞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毕竟远在高卢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直到现在都还在为了经费抹嘴扯皮,连外部建造都没有完全建成,等真正建设好的那一天,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作为物理学专业出身的林浩,当然知道如果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那将意味着什么。
使用常温超导材料制作的电缆,虽然能够降低电能损耗,但只有增加发电总量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一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产生的巨大能量能够将装置内的温度提升到一亿摄氏度以上,所产生的能量加上水电、风电等足够一座千万人口的二线城市使用。
而且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能够为飞行器提供源源不绝的能源。
在电脑上看过了星空科技集团跟中核工业集团的合作项目书以后,让林浩有点疑惑。
这次中核工业集团为了建设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说是完全不计成本的在做,而且还有点赶时间,看不明白为什么。
直到一边跟李欣聊天,一边看项目书的时候,手机上弹出了新闻弹窗。
网易新闻:“由位于鹰酱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
由其开展的国家点火装置在日前的实验中,将936束激光束成功融合成一个单一脉冲,产生了9.4兆焦耳的能量和2468万亿瓦的峰值功率,成为人类历史上发射的能量最大的激光脉冲。
在试验中,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超过了氢燃料球吸收的能量,即实现了“燃料增益”。这是核聚变领域的巨大里程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篇:从强哥开始的万界称雄路
下一篇:美漫大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