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炖烂的肉汤
“殿下的意思是?”
“杀了他!”
“嘶!”杜荷眼神不由猛地一缩。
足足愣了有好几秒,杜荷才说道:“杀人不能,难在杀人不留麻烦,杀手和知情者是殿下夺嫡的隐患,就算是不留隐患。”
“殿下,这个污点您沾不得,一旦沾上,一辈子擦不干净。”
“甚至”
李承乾摆手,“现在的情形已经不是干净不干净了,而是到了命运攸关的时刻,本太子听闻有一位杀手叫纥干承基,乃剑道高手,你帮我把他找来。”
“然后让此人在人世间消失。”
李承乾已经愤恨到了极点,为了消除秦寿对于他的威胁,甚至不惜用这种暗杀的方式。
……
杀手就位!
然而,接下里的几天,秦寿却是闭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因为“岳父”竟然帮自己拿到了科举的“准入证”。
这不由让他喜出望外。
这让秦寿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便老老实实的在家备考。
而随着科举的临近,长安也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到处可见穿着士子服饰的学子在街头巷尾晃悠。
科举考试徐徐拉开了帷幕。
而秦寿也停下了半个多月的疯狂复习。
他收获颇丰,甚至还针对所谓的进士科,采取了押题的方式,一如当初自己高考时候那样,进行了几项针对性的训练。
考试前的最后一天
他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东西,查漏补缺。
高阳也将装东西的篮子给他预备好了,因为考试期间不准离开考场,所以有些东西是自备的。
而秦寿和玲儿出去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街上竟然有人找“枪手”。
只要能写一篇“伤春悲秋”的诗赋,就给100贯钱。
这不禁让他有些诧异,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也没有多想,便顺手帮几个人写了几篇诗。
保险起见,他写的当然不是唐诗宋词中的原创,而是自己加工之后的诗词。
翌日
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第145章:为大唐崛起而读书
秦寿来到考场的时候,人已经黑压压的一片,考场门口更是排成了老长的队伍。
这也难怪,在无数士子眼中,若是能凭借此机会鲤鱼跃龙门,能够得到一个功名,那这辈子便是人上人了。
所以,来的人着实不少,甚至很多外乡人,不远千里前来。
秦寿则在不断的观察这些考试的官员和学子。
现场还有一些学子在看书,果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人,而且还不再少数。
也有些人在攀交情,甚至还有人在小声说着什么,似乎是什么诗赋之类的,听不太清。
别说还真的挺粗放的,以前好像听说唐初的科举考试不过相当于明清的乡试。
“铛~”
随着钟声响起。
一些军士和官员威武站定了,对着众学子们说道:
“无关人员退场!”
“一个一个排好队,不准挤,发现有人挤,直接取消进入考场的资格。”
“现在开始检查!“
秦寿眼神灼灼,这和自己想象的也有些出入的。
最起码检查的十分细致,而且还不断和学子们宣读考场纪律
他不由有些意外。
现场检查的很是严格、细致
一会儿的功夫,就听闻外面有哭喊着被拖走了,全都是因为作弊之法被揪了出来。
不禁让一些心存侥幸的人,额头冷汗直流。
检查完之后,才被准许往里进,而进去之后,还不准到处走动,只能在留在自己特定的位置。
终于,到了秦寿。
“走吧!”
检查一番之后,秦寿提着篮子慢慢往里进。
直到一个角落才找到自己的位置,他顿时脸色发黑。
尼玛!
自己考试的地方有个烧火的台子?
这多难受?
自己连转个身都费劲,何况要这里连续考试好几天,简直了!
时辰一到,也不管外面的学子是否还有人没来,
外面的军士守卫直接将门给封住了,隐约还有人在哭喊着什么。
一个穿着考究的官员起身站在高处,冲着所有考生说道:
“肃静!”
“本官名为唐俭,乃你们的主考官。”
“本官再宣读一下考场的纪律凡选私舞弊者,投入牢狱之中,由陛下亲自定夺。”
嗯?
秦寿不禁再次一怔,不是他想作弊,而是这政策让他有些意外。
不是说唐初的时候,科举考试还十分的松散吗?
这挺严的啊!
唐俭随后又说了一些相关的东西,其后便开始分发考卷。
瞬间
考场安静如夜
所有的学子们全都紧张的盯着自己面前的考卷。
进士科,考试的内容为分为了经义或时务,即贴经(古文经义填空,诗赋),以及策问。
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随着主考官的一声令下,所有的考生都动了起来。
大部分的人直接开始做经义的题,也有人则先拿着考卷进行构思,比如秦寿便是如此。
先审题,再答题。
这一看题,秦寿不由再次一愣
不是说进士科中诗赋吗?策问怎么占比这么大?
自己后世学的历史是假的吧?你看人家这考卷,很注重实务嘛!
秦寿先是大致的看了看贴经(填空)的部分,十道题中自己有两道题不会,不由抿了抿嘴。
这个算是自己的弱项
但是当他看到诗赋的时候,不禁愣住了
“咕嘟!”
他使劲吞咽了一口唾沫
卧槽!
咋回事儿?
这不正是自己考试前一天碰见那几个找“枪手”的家伙问的诗赋吗?
怎么泄题了?
秦寿不禁脑子嗡的一声炸了
此刻秦寿真的被吓的脑门子都是汗,半天,他才擦了擦汗,但随即他又安慰了自己一下。
应该没事儿,毕竟唐初这种泄题好像很常见。
秦寿定了定神,然后开始答卷。
先是将自己会的贴经(填空)给写了出来,
诗赋部分则简单的多了,毕竟自己已经写过好几篇了,很顺利的写了出来,用的自然也是千古名句。
策问题
秦寿则是尽量慢着点写,虽然自己练了很长时间的书法,但在这个时代,真的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