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别楼
“为什么?”
赵政道:“自然是因为蒙氏满门忠烈,于我大秦有大功。”
苏劫点头道:“我就先行恭喜公子了!”
在二人畅谈之际!
蒙骜和张唐目送苏劫等离开。
这个时候,蒙骜才出声道:“张将军,你觉得公子政和公子蛟相比如何啊?”
张唐诧异,但蒙骜相问,也自然猜到了几分蒙骜的意思。
张唐道:“蒙将军,您年岁确实不小了!我觉得公子政和蒙恬年岁相若,他二人很像您和昭襄王啊。”
张唐没有直说,但是蒙骜岂会不明白!
蒙骜点点头道:“我蒙氏为了秦国镇守便将三十余年了,老夫若是一走,这朝中复杂,到有些忧心,你觉得,我让蒙恬、蒙武回关中,如何?”
张唐点头道:“蒙恬乃是将帅之才,定会得得苏将军喜爱的,不过,末将建议,您让蒙恬回关中,蒙武依旧留在萧关,将父子二人分开。”
张唐说的很有技巧,前一句,告诉蒙骜了,不能得赵政喜爱,这话说不得!
但是却可以说苏将军喜爱,苏将军喜爱,便是代表了公子政喜爱,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是后一句,蒙骜反而没听明白。
顿时朝着张唐看了过去。
张唐道:“若是将蒙恬留在关中咸阳,将蒙武留在萧关,这好处,就非常大了,将来即便将军仙去,蒙氏一定会因为这个安排而长盛不衰!”
蒙骜惊讶的问道:“这是为何?”
张唐继续道:“蒙恬的才能,您作为祖父应该非常清楚,若是在苏劫麾下,稍加打磨,将来必会封侯,但是,这一切,都还要建立在得到秦王的喜爱基础上,若是蒙恬在关中,必定会有苏劫照拂,亦能和嬴政建下深厚的情谊,就像将军和昭襄王一样!”
蒙骜点点头,这一点他很清楚。
张唐道:“可是自古君臣相忌,这一点从来都在,蒙恬在咸阳,蒙武在边关,这一点便会彻底打消君王的忧虑,让他更加的对蒙恬重用和放心,将军认为呢。”
蒙骜明白了!君臣的心思是很忌讳的,但是聪明的臣子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君王便会因为你的主动而更加的信任。
张唐压低了声音,道:“至于这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蒙恬在咸阳,蒙武在边关,其他朝臣若是,看到了蒙恬在公子政身边,会不会有一些想法呢,或者说会不会震慑到一些人呢!”
蒙骜恍然大悟,一旦这么做,会让人知道,公子政背后是有蒙氏啊。
一旦公子政真的成为了秦王,便会重用蒙恬,蒙武,蒙毅!因为这等于半个从王之功啊。
又能让大王放心,又能给大王壮势,还能结好大王。
一举三得!
蒙骜顿时带着张唐回到府邸,取出了笔墨!
这笔还是他的孙儿蒙恬捣鼓出来的,至从他用过之后,就再也不想刻简了。
很快,便准备好了一封绢帛!
随后递给了张唐:“张将军,命人将此信快马送到萧关,务必要在公子回咸阳之前,让蒙恬先一步抵达!”
张唐立刻稽首道:“末将领命!”
朝堂之上!
子楚一脸红润,朝臣们自然也是开怀不已!吕不韦也是满脸欢喜之色!
虽说他昨日的一番道理,诡辩了武安侯不贵于武安君,但一点,是有些牵强附会的,乃是儒家擅长的诡辩道理。
不管别国有没有武安侯,但是秦国的武安侯一定非常显贵,所以他不愿意苏劫有这个封号,一旦有了,所有的侯位封号,都将失色。
吕不韦看了看庞毅!
悄悄问道:“宗正!改了?”
庞毅点了点头。
吕不韦大喜,问道:“什么封号?”
庞毅道:“不知,大王说他自己来定!在怎么定也就是那三个。”
吕不韦万分满意,腰都直了起来!
子楚环视了一圈,道:“今日,寡人要宣布一件事,那便是寡人的苏将军封侯之事,尊号寡人思虑了一宿,终于做了定夺!”
群臣纷纷恭贺:“恭喜大王,得关内侯!”
子楚笑道:“嗯,寡人也很满意,这也是多亏了宗正给寡人这么好的封号。”
宗正上前笑道:“这是大王英明!臣不敢居功!”
吕不韦笑了笑道:“老臣见大王喜上面邵,想必一定符合大王心意,不如大王说出,让我等一乐啊。”
子楚点了点头,取出,一个竹简,递给了一边的宦者令,道:“昨日,宗正给寡人三个封号,一曰武阳侯,二曰忠武侯,三曰冠武侯!”
众臣一听,纷纷赞叹,心道:“还好,还好,皆大欢喜!就怕吕相发疯!”
吕不韦一听,看了宗正一眼,极为满意!
随后子楚继续道:“可是寡人,看来看去,就觉得别扭!思虑到了半夜,忽然想起,我大秦爵位显贵,但最贵者,为单字侯!”
子楚话语一落,群臣傻眼了,吕不韦也呆了。
单字侯,非王亲国戚不可。
见群臣震惊的样子,子楚非常满意,看来昨日辛苦了一夜,值得啊,随后看了看宦者令,道:“给寡人念!”
宦者令一打开,吞了吞口水!
君王恩宠太大了,就连当初魏冉也不可相比啊。
随后不敢耽搁,扯了扯嗓子道:“寡人之臣,苏卿,以武安邦,以武功震六国,以武功扛鼎社稷之重器!其言能抚养军士,战必胜,攻必克,功盖四夷,特王令武侯,赐名,大秦武侯!”
话音一落,吕不韦踉跄欲倒,口中喃喃自语道:“武侯!大秦武侯?”
群臣沸腾,但是更多的是惊讶不止!
子楚满意道:“传寡人令,布告八方,颂扬苏卿武功之名,待苏卿凯旋,便是我大秦的武侯!”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五国合纵!龙阳君劝君王后!
临淄zi!
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已有六百年历史之久!
韩国,魏国,楚国,燕国,等使臣纷纷来到了齐国的国都,准备面见齐王田建,以及君王后。
在前往临淄之前,四国使臣经过商议,率先去了魏国,面见魏王喜!
魏王喜得知赵国被灭,心神大惧之下,顿时命龙阳君为使者,于其余各国使臣同往齐国面见君王后。
龙阳君此时策马在齐国城下,心情极为复杂。
从国家的角度,他是不愿意看到秦国做大,但是从个人的角度,他是非常欣赏苏劫此人。
虽早知此人才能莫可匹敌,但如此便灭了赵国,可以说任何人都来不及做出反应。
韩尻,龙阳君等人遥遥的看到临淄的城门,纷纷感叹齐国的强盛。
高达宏伟的城墙不弱于邯郸,而且于邯郸城墙不同的是,临淄的城墙上开了十一座宽敞的大门,这一点,各国都没做到。
韩尻看向龙阳君道:“我素闻君上乃是魏国第一使臣,不知君上可有把握说服君王后,联合我各国?”
龙阳君道:“我师曾说,若是游说失意,便读太公阴符,这一路上,我默诵了数遍,昨日,已想好了游说之词,只是游说而异人,我并未见过君王后,不知齐使能否告诉本君,太后事秦的态度呢?”
田滇道:“在下是臣子,不敢妄议太后,不过以在下对太后的了解,君上只要将邯郸之事尽数相告,太后知其要害,必会答应。”
使者回齐,早早的传回了王宫之中。
魏国韩国的时辰进入到了临淄,看着城内纵横交错的道路,感慨不已!
齐国坐落东海之滨,远离秦国,默默发展这么些年,看都城都能知道齐国强盛到了什么地步。
齐王建以及君王后,早在王宫等候多时。
齐国的臣子也知晓了邯郸的事情,现在一个个都争论不休,说白了,有的人想安逸,有的人害怕了,至于使臣来所为何事,自然都已清除。
龙阳君等人来到了临淄的北面,齐国的王宫奢华于各国,在众人看来,就是一片阁楼宫殿建筑群。
像韩国,一郡大小的国家,王宫只有齐国的十分之一!
龙阳君为首,纷纷上殿。
此时,齐王建端坐于首,老迈的君王后在齐王的左侧,神色平常,双目虽然失去了光色,但是威严却更浓郁了几分。
龙阳君,韩尻等在齐国众臣的瞩目下,朝着朝堂上的齐王及君王后稽首大礼!
龙阳君道:“外臣龙阳参见齐王,君王后!也代表魏王的敬意,愿齐王安泰,太后安泰。”
其余使臣也纷纷报名!
龙阳君的姓名于周天子相冲,是以后来魏王便将龙阳为名给了他,所以他在各国的名号只有龙阳二字。
此时龙阳君抬头看了看齐王,随后将目光放在君王后身上。
战国四后之一的君王后!垂帘朝堂,不怒而威,乃是齐国真正的话事人。
齐王建看了看君王后,见君王后闭目不语,道:“诸国使臣免礼,尔等来意,寡人已经知道,几日来,朝堂上因此事,也争论颇多,不知,使者又有何话能够让寡人和太后免除一些疑虑呢?”
龙阳君道:“外臣来到齐国前,确实想过要说服大王以及君王后,联合诸国合纵攻秦,但是当我来到临淄后,发现,我却无法说服大王以及太后了。不过好在,龙阳多年神往君王后的风采,今日当见,甚幸之至,也算不枉此行了。”
龙阳君一言,让其余使臣纷纷愕然!
龙阳君的意思是,不准备游说了,龙阳君都不准备说了,他们还能干嘛?
齐王建也是疑惑的看向了君王后,君王后依旧不语。
齐王建问道:“使臣为何这般说呢?”
龙阳君道:“在下来到临淄,看到了齐国的强盛,远不是韩魏可以相提并论!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秦国蚕食诸国,唯有齐国能够做到耳不闻金戈铁马之声,目不睹覆车斩将之危”
龙阳君话音停了下来。
齐国众臣有的纷纷皱眉,这一句话褒贬难辨啊,因为这要看这龙阳君怎么说。
就连齐王也皱起了眉目,君王后也睁开了眼睛,看向了这个貌美如女人的龙阳君!
龙阳君继续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齐国的强大,让秦国不敢来犯!不过,在外臣看来,现在的秦国已不是当年的秦国,现在的齐国却还是当年的齐国,以当年事秦的态度,放在如今情形下,必将会让齐国失去现在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