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亿点玄机
“张大爷你认真的?你家乡在哪,不远的话俺送你去吧。”
如今季节不算农忙,狗娃总不忍心看一个八十高寿的老人独自返乡,保不准就客死在路上。
“我的家啊……有点远,在柳州。”
张玄生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
“柳州!”
狗娃震惊,那可是有三千里路呢!
他这辈子出过最远的门不过是百里,他本以为张大爷家乡也不会太远,可这……
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家中媳妇孩子也不会同意他外出那么远的。
张玄生看出了狗娃的纠结,笑了笑道:“好孩子,好好在家过日子吧,这条路,只能我自己走。”
狗娃神色变换,最终手上的力气小了些,但还是开口:“张大爷,要不吃个饭再走?不跟小牛他们告个别了?”
他也想通了,张大爷明显是人老了,真的想家了,到了他这般年纪,去世也算寿终正寝,他没必要强留,但还是想拉着儿时的伙伴跟张大爷再聚一次。
然而张玄生却叹息着摇了摇头道:“不吃喽,不吃喽。”
说罢,便迈步前行,在夕阳下踏入那看不到尽头的驿道。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三千里路
老人佝偻的身影行走在驿道上,早春的冷风让他身子更加佝偻了几分。
每走一小段距离,老人都要在路边歇息下,期间他拿起一块木头进行雕刻。
驿道上偶有马车经过,有些善良的人还会向老人打招呼,问要不要带他一程,但都被老人憨笑着拒绝了。
夕阳渐斜,老人在一处破落的古庙落脚,古庙似乎是上个朝代留下的,台上的三清象残破不堪,香台满是尘埃。
一时间老人站在古庙中呆住了,他看着这颇为熟悉的一幕,不禁想起了儿时,他也曾端坐蒲团上跟着师兄们诵道经。
时光更迭,如今他已经老的如风中残烛,而那些曾经对他好的,或是嘲笑他的师兄们,也不知有几人还在世了。
他颤巍巍的走到台前,默然的将高台擦拭,然后捡起潮湿散发着霉味的蒲团拍了拍,静静的坐了下来。
他手中依旧拿着那块木头,但却只削去了一部分,什么样子都看不出来。
他只是找些事做,但没有了孩子们的要求,他竟一时不知道该刻些什么了。
他口很渴,但这附近没有溪流泉水,他腹中饥饿,但他身上没有干粮。
最后老人缓缓的回首,看向破庙外昏暗的天空,他呼出一口气,“真冷啊。”
他缓缓闭目,在这间破庙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周围有师兄们的诵经声,有教习巡视的目光,他好像还与之对视了,让他连忙睁开了眼睛,意思是自己可没有在课上打瞌睡。
可他睁眼后,是黑暗中寂寥的古庙。
他开口想要诵经,可张了张口没有出声,他自嘲的摇了摇头笑笑。
他可真是愚钝啊,这么多年过去,他竟连道经都忘了。
此时一点冰凉落在他的脖颈,他诧异的回头,昏暗的空中,在月光下飞舞的是白色的花瓣。
这是一场迟来的春雪,是那么的美,又那么的冷。
老人裹紧衣衫,起身走到外面,看那漫天飘雪。
饥寒交迫,他知道自己熬不过这晚了,回家看看的想法,终究是痴心妄想吗?
回到破庙内,他找了些干柴,可没力气劈砍,用以往在庙内放着的火石尝试打火,火石也有些受潮,废了一刻钟功夫才有幼小的火苗燃起。
老人依靠在墙边,看着那小小的火堆,干柴不多,要不了一个时辰就会烧尽,他只能趁这会儿还算温暖入睡,否则一会儿就睡不着了。
寒风从门缝中穿过,席卷过火堆,落在老人身上,睡梦中的老人身子不禁又蜷缩了几分。
不知是梦到了什么,老人竟说起了梦话,轻声呢喃。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他或许忘了,也或许没忘,只是在梦中,他才终于回到曾经儿时的殿堂内。
火堆熄灭了,寒冷降临在这间破庙,半晌,老人终于哆嗦着醒了。
他感觉自己做了个很长的梦,他回到了小时候,也想起了那些经。
他摸索着拿起木头和刻刀,他知道自己想要刻什么了。
一夜风雪过,旭日初升,世界白皑皑的一片,静的像是无人的国度。
破庙中,阳光透过穹顶的破洞洒落,落在那个正在专注雕刻的老人身上。
老人手中的木雕已经初具雏形,刻的应该是一个人,那人盘膝而坐,双手抱元,原来老人竟是在对着庙内正中的道像进行雕刻。
一边雕刻,口中念念有词,“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
似乎是适应了黑暗的双眼迎接日光的降临后有些不适,老人仰起头揉了揉眼,神奇的是,他竟熬过了这个寒冷的夜晚。
那颗苍老的心脏还在缓慢努力的跳动着,将血液和温暖输入到他的四肢百骸。
只是他依旧感到很饿很渴,他想了想,又继续在木雕上雕刻。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
他感受到,自己竟不那么渴了,但却没有太多的惊喜,仿佛一切都很自然。
他慢慢起身,拿着木雕和刻刀走入白雪的世界,行走之间也有力了许多,原来师傅没有骗我,只到此间,我方明白道经的真意。
“不过我真的懂了吗?”
老人又笑着摇摇头,他一向是个愚钝之人。
“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
苍老的身影走入那白茫茫的世界,只是那背影好像不再那么佝偻了。
一路东去三千里,老人都沉迷于雕刻中,手中的雕刻是他的毕生之作,他从没有过如此精细的雕刻。
路上,他沉浸于雕刻和诵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前路,忘记了进食饮水,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与他隔绝开了。
没有了四十岁时对诸多事物的疑惑,没有了五十岁的对天命的略微迷茫,没有了六十岁时对好坏判断的迟疑
许多事他仍然搞不懂,但他不疑惑了。
他从不曾怨天尤人,如今对于目标明确,又何需迷茫?
他不需要顾虑世人的眼光来对事物的好坏进行评判,存乎于心即是。
他也不需要有多么稳重成熟,他只需要安本心,逍遥自在即可。
他从未感到如此的通透,从未感到如此的清明,他是个愚笨的人,愚笨的人往往不想太多,那样会很苦恼。
他这一辈子平平淡淡,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浑浑噩噩,也从未感到过苦恼。
“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老人走在驿道,跨过大河,翻越山巅,行过市井,路在他的脚下越变越短,也越变越长。
三年时间苍苍过,老人来到了华丰州,来到了黄庭山脚下,来到了他儿时曾偷跑下山玩耍的那处水潭。
他缓慢的俯身用手捧水洗了把脸,水波荡漾开来,如镜面一样的潭水中照应出的,哪里是年迈的老朽?
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把脸擦干净,在木雕上落下了最后一笔,而那木雕,和潭水中的人一模一样。
“请问这位施主,上山何为?”
黄庭山上,打扫台阶的小道童看着爬山的少年,出言问道。
“敢问黄庭山可还收徒?”
少年露出憨厚的笑容。
第六百八十四章 妖人
“啊?可是山上如今已经不收徒了,只收像小道一样的杂役。”
小道童有些迷惑,如今黄庭山衰落,早不复往日盛况,没什么来拜师的人不说,山上也养不起那么多弟子。
要知道弟子们练武吃穿用度都是很好的,而且还有月供。
他也是被道长捡来的,现在才混了份杂役的活计。
“杂役吗”
少年望了望这长长登山台阶上的落枫,他笑了笑道:“杂役也挺好。”
小道童仔细审视了下这个少年,对方衣衫褴褛,只是面貌上还算白净,精神不错,心说难道也是山下近年闹灾荒活不下去的?
他带着少年来到执事殿,禀报了当值的师叔。
“杂役?让老道仔细想想,好像如今只剩墓园处无人打扫,不如就让他去那里吧。”
一个近五十岁的道人摸着胡须思考,下了决定,又看向少年问,“对了,你叫什么?”
少年眼神清明,憨笑了下道:“张玄生。”
“嗯,倒是个好名字,听起来就像与我道有缘。”
老道挥了挥手,便让小道童将张玄生带走。
“师弟,我就这么叫了哈,虽然咱们都是杂役,但你也比咱入门晚哩,前面就是墓园了,临山边处有个木屋,算是你的住处。”
小道童带着路,来到了离墓园还有一段距离时停了下来,只是指了指,他可不太想去那边,听说晚上还闹过鬼哩。
“谢谢。”
少年点头。
“对了,每天两顿饭,辰时和午时,在偏殿西边,是我们杂役用餐的地方,可别误了点,不然可就没饭吃了。”
临走前,少年还不忘了提醒。
“师兄如何称呼?”
少年开口问道,让小道童喜笑颜开,他还是头一次听别人叫他师兄。
“师傅归我起名叫李归一,师弟你就喊我归一变好。”
上一篇:在灭族之夜前我叛逃了
下一篇:鬼片世界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