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丝熊
此战之后,殷王司马卬直接战死,更有张耳临阵脱逃,魏王军也是碌碌无为,直接就被溃军冲散。
后两个王侯,刘邦恨得咬牙切齿,虽然设计战略的时候考虑到过拿诸侯军当成了吸引项羽的炮灰。问题是你们争点气,不溃败不就没这么多事情了吗?
论军备、粮草、马匹,诸侯军虽然比不上刘邦的嫡系部队,但是刘邦也一点没缺了诸侯军队的用度。
硬要说的话,赢是赢了,毕竟开战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一波诸侯元气大伤,楚军也是伤亡不小。
可不管如何说,张耳这锅是背定了。
张耳颤颤巍巍的跪在下面,张耳满面泪流的向汉王请罪。
虽然计划中有拿诸侯军当炮灰的计划。可刘邦的心思和他的战略自然是不能说的,以刘邦御下的手段,他手下的大将们也不可能透露给外人。
临阵脱逃,背这个锅倒也没冤枉了张耳。
一马鞭抽在了张耳的脸上,刘邦当场就要把张耳拖出去祭旗。
“我的汉军虽然得益于莫名其妙的狂风没有溃败,但是诸侯大军何等无辜?竟然因为恒山王的逃跑伤亡惨重!来人……”
熟读刘邦给他的剧本,对接下来的发展了如指掌的卢绾知道,此时该自己上场了。
于是他连忙打断了刘邦的话,极力的劝说道:“汉王,两军交战,却杀死大将,这是不祥啊。不如革去他的兵权和王位,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再发落他也不迟。”
在私底下被刘邦早都暗示过的各位将领们也都纷纷影帝附体,情真意切的多角度,多方向举例,极力的谏言刘邦放张耳一条生路。
虽然将军们是在演戏,可是他们劝说刘邦放过张耳的心情却未必是假的。
换位思考一下,虽然张耳逃跑的确该死,可刘邦也没少算计他。
这样一来,刘邦就算不考虑其他还没有归顺自己的诸侯们的感受,那也得考虑考虑自己手下大将们的感受。
尽管张耳跑了的确该罚,但是他刘邦算计张耳在先,将领们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对张耳有所同情,毕竟他是弱者。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在所难免。
此时还要靠将领们打天下,是不能够让大将们心生戚戚的。
故此,刘邦安排了将领们来劝说自己,让自己既表明了对临阵脱逃零容忍的态度,又能够有个台阶下,放张耳一马。
终于,刘邦收敛怒气,绕了张耳一命,只是掳夺了张耳恒山王的王位,小小的留了他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转而将这个恒山王的王位赐给为自己力战而死的殷王,表明自己并非贪图这块地盘的同时,刘邦将这两块地盘合并成一块。
殷王司马卬的儿子继承了这块土地,也算是报酬司马卬死战到底的功劳。。
PS:最后一章稍微晚一点。
楚汉大战单挑就完事什么的……除非靠气势吓死他们,否则刘邦是不能对大军直接出手的呀。
所以,真打起来的时候,刘邦是很吃亏的。
因为不管是楚军和项羽两个有一个能赢,刘邦都会输。
但是汉军和刘邦必须两个都赢,刘邦才能赢。
就算汉军赢了,可是只要刘邦输了,那项羽一个人就能杀光汉军。
第一百一十四章 项羽:怎么办,有点打不过的样子……
刘邦自然不可能直接就所有诸侯的军队都收拢到手里。那吃相也太难看了。
将恒山王和殷王的地盘吐了出去,因为不能让有功之臣流血又流泪。
赏罚分明是刘邦起家的法宝,也是上位者必须做到的事情。
又将吃到嘴边的韩王信的军队送了回去。韩王信,这是一开始就跟随他的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就不能对他下手。
河南王申阳的那点人马刘邦也看不上,不如留下来当个典型,让诸侯们看到投靠自己也是能得到好处的,并不是一投靠自己就被吞并。
这样一来,被刘邦收编的就只有魏豹的大军、他原先分给张耳的人马以及张耳后来又自己发展的兵力。这也是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两个诸侯。
司马卬的军队其实也直属于刘邦。
司马卬的儿子年纪尚幼,根本就没法管事,不仅没法管事,他还要依附刘邦免得被那些眼红自己封地的诸侯们吞并。
既然如此,被司马卬的儿子依附的刘邦自然是暂代他行使权力。这军队自然也就握在了刘邦的手上。
连消带打,除了韩王和河南王那三万多大军之外,刘邦就将剩下的七万大军全都哗啦到自己碗里来了。
魏王魏豹心里当然不服,可是不服又能怎样?形势逼人强,不得不低头啊!
同样难受的还有张耳,他觉得自己也被辜负了。
大打出手的楚汉两国都停了下来。刘邦需要消化军队,以免战争时指挥出现漏洞,被项羽吊打。项羽则是在等待驻扎在齐国的部队撤回。
刘邦亲自为司马卬发丧,盛大的葬礼和对司马卬的儿子的丰厚的恩赏,一下就让刘邦手下的势力紧密的团结在了他的周围。
当然,让刘邦郁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彭城之战,项羽和刘邦各自都觉得自己赢了,于是都对外宣称自己的胜利。
项羽和刘邦的战略目的都达到了,称自己赢了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甚至说光是论本部兵马,损失两万大军的项羽远多于损失八百骑兵的刘邦。
可是话不能这么说。
世上从来都是以强胜弱的多,那些号称以少胜多的战绩,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以强胜弱。
在世人看来,项羽大军四万,刘邦大军号称一百五十万,实际上应该也有五六十万。这么悬殊的兵力差距,刘邦竟然不能完胜。
甚至损失了数万的诸侯大军,让项羽以弱胜强。
可见刘邦名头响亮,但是其实根本就不会打仗啊!
别管诸侯们多么的希望刘邦能够牵制住项羽,也别管诸侯是多么希望在楚汉之间搞平衡。现在楚汉两国人脑子都打出狗脑子来了。
这是你死我活的争霸战争!
本来你刘邦要是能赢,哪怕能打个平手,大家就都支持你,可现在看来,五十万打四万打不赢,你刘邦不行啊!
战争的号角一旦吹向,所有弱者都必须立刻站队,哪怕是随便乱站,也保持中立来的要好,因为没资格保持独立的诸侯只会遭到楚汉两国的一致进攻。
很不幸,天下任何国家都不具备在楚汉之间独善其身的能力。
于是,除了跟着刘邦身边的诸侯之外,天下诸侯就又都倒向了项羽。就连仇恨项羽的田横,也在项羽的台阶下顺从了他。
张耳、魏豹更是连夜投奔项羽。好在张耳跑了,陈馀又找上门来。
项羽接纳了张耳的举动让陈馀很是不满。
陈馀和张耳,早就已经是不共戴天之仇,现在你项羽接纳张耳?
那好,我陈馀去投奔汉王去!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陈馀自带五万兵马和粮草,投奔到了刘邦的麾下。
陈馀的投奔,让彭越也动摇了起来。
随后彭越与刘邦建立了联系,他表示,只要刘邦能够支持他收复魏国,那么他就会帮助刘邦袭击楚国的腹地。
点点头的事情,刘邦为何不同意?
刘邦自然是满口答应,甚至先越过魏王,给彭越封了个魏国相国的位置。
得了好处,彭越也是乐呵呵的去找项羽的麻烦。彭越虽然不了解太多东西,但是有一点,他还是知道的。汉王现在所拥有的地盘,在百十年前,也曾被同样的一个势力拥有。
那个势力的名字,就叫做大秦!
随着诸侯的站队,楚汉形成对峙局面。
刘邦本来挺生气的,可是张良却是大喜。
“郎君为什么要苦着脸?诸侯倒向项羽这不是好事吗?”两人独处,张良眨着大大的眼睛,温柔的看着刘邦。
“好事?你的意思是……”
“郎君为了统一天下,不是本就想要削弱诸侯的实力吗?”张良反问道。不待刘邦回答,她就自问自答:“天下间除了郎君以外,项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诸侯宣称服从项羽,项羽自然会行使霸主的权力。可是他绝不会张开羽翼,像维护自己的势力那样,保护诸侯。”
张良的话,让刘邦豁然开朗,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让韩信光明正大的剪除诸侯,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偷偷摸摸。
并且谁也不能说自己的闲话,他们现在可都是自己的敌人!
……项羽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打不过刘邦的样子……
当初杀死白帝之子,所得到的灵力刘邦消化了三年才彻底消化完全。现在杀死黑帝,刘邦的灵力每一天都在以客观的速度上涨。当然,项羽也在杀戮中成长。
不过,除非再次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否则项羽的灵力是不会产生爆发性的提高的。
楚汉对峙,既然是对峙,那么自然就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汉军兵多将广,每次都占据了优势兵力,而楚军虽然少,但是论精锐,还是楚军强些。
一时间倒也是打了个不相上下。
刘邦的士兵战死的稍微多一些,毕竟项羽的aoe实在是沛莫能当,项羽的士兵战死稍少。算下来,刘邦死三个士兵,项羽死两个。
可这种不相上下是项羽所无法接受的,明明每次都是刘邦手下的士兵伤亡更惨重,可是越打汉军兵力和楚军兵力的比例就越悬殊。
鶣夷和鹊儿虽然不能参与人间争龙,但是为了感谢刘邦,她们培养出了一批批的还算合格的军医。虽然这些军医都是速成教育教育出来的。
但是,对比项羽,刘邦军营中的伤员总是好的很快。
更让项羽难受的是,有刘邦在,他每次都必须挡住刘邦,所以他无法在战场上肆虐。
无法肆虐,灵力的提升幅度也就始终不大。
每次打仗最大的进项,就是抽冷子用小伤来消灭汉军,扭转战局的时候。可这一招已经渐渐地不能时常使用了。
越打,刘邦对黑帝灵力的消化就越多。
项羽已经有些跟不上他进步的速度了。
士兵们每天看到的是刘邦被项羽追着打。可是项羽却知道,每一次,他想要分心所付出的代价都在增大,最近的一次,项羽甚至差一点被刘邦砍下一只手。
为了获取胜利,有时候项羽先动手消灭汉军,有时候刘邦先开口上buff。
“大王,您要注意您的身体啊!为什么不能让其他将领去与那汉王对决?”赵夫人眼泪婆娑的为项羽的手腕上药。
项羽却有些神采飞扬,“嘿,那些家伙哪里是汉王的对手。只有我。必须是我。只有我才能够与他战斗,只有我才能够与他匹敌!”
低头看了看赵夫人的肚子,项羽感慨道:“我还以为诸侯入城之后,你们会……没想到汉王不单放过了你们,还派给你们一队士兵来保护你们。”
说到这里,项羽回想起当初刘邦派人接他的父亲的时候,‘嗯,汉王应该是在回报我那时候让他顺利的接到了父亲。’
不过,就算如此,赵夫人也不能留着战场上了,再有一个月,她就快要分娩了。
PS:这是第五更……一直以为,更新的极限就是日万,今天这本居然更新了12000+感觉已经突破人类极限了。
上一篇:光头披风咒术师
下一篇:从华山开始的武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