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方快鸟
如今的大唐,采用的是李靖李药师专门设计的兵制,不但上下一心,且效率极高。
不一会儿,远处就有人叫道:“殿下、将军……”
李恪与尉迟敬德一同走去,看到搬开的乱石间,倒着残破的女尸,正是萧美人。
此刻的萧美人,上身只剩了一个头颅和些许肩骨,破碎的骨骼洒在各处,她双目睁着,脸上凝固着惊骇的表情,虽然多少能够看出生前的美貌,但脸带青煞,双齿惨白,形样狰狞。
她的骸骨原本是黄金色的,现在倒是变成了一种丑陋的暗黄。
李恪道:“尉迟将军,你看她这样子,到底是白骨成精,还是修了某种魔道功法?”
尉迟敬德在加入唐军之前,在江湖上打杀多年,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加入唐军之后,也遇到过许多与唐军为敌的邪道妖人。
他蹲了下来,用当今圣上御赐的金鞭挑了挑这诡异的尸骨,道:“都不是,这是一种练尸之法。一些邪道妖人,将无辜百姓的尸体炼制为僵尸,供其使唤,她这一种,却是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练作铁尸铜骨。“
“依我看,此人未必是真正的萧美人,有可能是练成铜尸的妖女,夺了萧美人的皮囊,某种程度上,倒也跟白骨精借尸化形相差不多。
另一边,忽有宝气冲腾。有兵士叫道:“殿下,将军,这里有面镜子。
尉迟敬德起身,与李恪一同走了过去。他们看到,挖开的土坑里有一面高约三尺的铜镜,这铜镜镜面光华,宝气婆娑,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尉迟敬德指挥兵士将宝镜抬出。李恪与他对着宝镜,绕了一圈,见这宝镜镜框是黑色的,后背则是花纹密布的青铜,其它的,一时间也看不出名堂来。
李恪道:”将军,劳烦你让人将这镜子抬魏征魏大人看看,魏大人学识渊博,或许能够知晓它的来历。还有枫林那边,也请派人过去搜搜,看看这位萧美人还有什么遗留下来的线索?”
尉迟敬德道:“殿下放心,我这就派人去办!”
李恪告辞离开,尉迟敬德想要派人送他,不过被他婉拒。
带着禹馨、宫晴月,李恪一路回到吴王府,此时天已经灰蒙蒙地亮,李恪先洗了个澡,又特意交代将他换下的衣服直接拿去洗了。
天色刚亮,外院的府事急急来禀,说是圣旨到。
李恪早有所料,让人在正殿前摆好香案,他戴好三梁冠,穿上亲王袍,带着府里的詹事等来到殿前,往案前一看,看到李丽质拿着圣旨,趾高气扬地站在那里。
李恪没好气地道:“丽质,你在这里凑什么热闹?”
李丽质摇着圣旨,嘻嘻地道:“父皇让我来传旨。”
李恪道:“是你缠着父皇,把别人传旨的事给抢了吧?“
李丽质也不狡辩,只是继续摇着圣旨,得意洋洋:“反正圣旨现在在我这里。“
李恪无法。说到底,就是父皇对自己的女儿太过纵容,开了个不好的头,才导致大唐后面的那些公主一个比一个飞扬跋扈。
虽然李恪一向觉得,《女诫》纯粹是对华夏女子身心的迫害,但唯独对大唐的这些公主们,他实在是不介意让她们每天抄个百八十遍,让她们没有时间去折腾别的。
无奈之下,领着府里的人在案前拜倒接旨,李丽质打开圣旨,念了起来。
圣旨的内容,李恪昨日已经在魏征那里知晓。大唐皇帝准备封禅泰山,令吴王率百官随他前往。
圣旨里的言辞其实不多,简简单单的就把事情说完了,但旨意中的“率百官”三字,基本上就已经是明告天下以吴王代太子之职。
宣读完毕,李丽质圣旨一收,交到哥哥手中。又紧追着转身往内走去的哥哥,贴在他的身边,蹭来蹭去。
李恪扭头看她:”你做什么?“
”哥哥!”李丽质用自己的娇躯,像小猫咪一样在哥哥的手臂上摩擦摩擦,抬起俏脸,嘻嘻地道,“带我一起去。“
第173章 公主胡闹、北漠战危
李恪道:“去哪里?“
”去泰山玩啊!”李丽质抱着哥哥的胳搏,摇来摇去,“带上我嘛,让我也跟你们一起去嘛。“
“别闹!“李恪道,“这是去办正事,又不是去玩。“
“有什么区别?”李丽质道,“这不就是君臣上上下下,一起去玩?“
李恪道:“这种事你应该去问父皇啊?你到这里来问我做什么?”
李丽质道:“这样子去问他的话,他肯定又东扯西扯地说上一通,然后就将人带偏了。只要哥哥你肯带我去,父皇肯定也会肯的。“
李恪道:”封禅是大事,就算是朝廷上,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要去的,我怎么好随便带人?”
进入内头,结果他走到哪里,妹妹跟到哪里,一直缠着他来。
李恪回到龙威阁,倒在榻上,李丽质也跟着倒下,还用娇躯撞他,让他往里面挤,多让出一些位置。然后,她转过身来,继续看着他:“哥哥,你带我去嘛,你跑到东胜神洲去,一去就是三年,也没有带上我,现在去个泰山都不带上我?”
李恪扭头看她,此刻的妹妹穿着蜜合色的百鸟朝凤小罗裳,加上柳青色的对襟半臂小衣。小衣的双襟间,妃红色的诃子绣着美丽的花纹。
侧身躺在他的榻上,裙裳铺开,她整个人就像是一只美丽的金丝雀。那分外乖巧的、讨好人的甜蜜笑容,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
李恪无法,只好道:”你先去问父皇,如果他没意见,那我也没问题。”
李丽质抱着他的腰:“嗯嗯,你不要骗人,父皇没意见的话,那你也就同意,对不对?我这就去问父皇。”
她抬起双脚,下裳垂落,露出白色的丝绸袄裤和精美的脚Y。双脚往榻外一移,她借力起身,穿上绣花鞋,然后蹦蹦跳跳地就出去了。
这一次的泰山封禅,比较突然。虽然如此,一方面,魏征已提前几天做了准备,另一方面,如今的大唐依旧处在上升期,各种政事高效运转,效率极高。
且当今圣上吸取前朝各种劳役过重,使得天下苦役而终致大乱的教训,以道家无为而治之法,令百姓休养,是以即便是这次的封禅泰山,也不打算将声势弄得太大,以致劳民伤财。
到了下午,秦琼、尉迟敬德在前方开道,李世民乘车出宫。李恪则带上两个美婢,由秦怀玉与程铁牛带了一些精兵培伴,在宫外等候,然后跟随车队前行。
“哥哥!”一辆碧绿色的精美车厢里,李丽质探出脑袋,朝他挥手。
在那揭开帘子的四方形窗口里,居然还露出了武媚娘那精致的脸蛋。
李恪有些头疼,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下午虽然就出了长安,但到了天黑,其实只是先驻入离长安城数里外的一座行宫。
长安城与行宫之间,大量兵马调动,不少琐事也在逐步地安排和进行。
用膳时,李恪被父皇李世民叫了去。父子两人闲聊着,途中,李世民道:“你怎么就同意让你妹妹也跟去了?“
李恪错愕抬头:“她说父皇同意了,既然父皇同意,儿臣自然也没有意见。“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她缠得朕无法,朕早上时就对她说,若是她三哥同意了,那朕也同意。然后她出了宫,到了中午,她兴冲冲地跑来,说你同意了。朕当时正处理着离京前的大量公务,也没想过要派人找你问一问……不对,那丫头根本就是趁朕公务繁忙的时候,来跟朕说的。“
那丫头竟然弄这一手,父子两人对望一眼,尽皆无法……毕竟她跟都跟来了。
其实,虽然是封禅泰山这等大事,但一路上正如李丽质所说,和游山玩水也没有太多区别。
毕竟沿途原本就有大量行宫建立在风景秀美之处。
这些行宫,大多都是前朝所建,当年晴炀帝喜欢出行,在长安、洛阳、江都之间,劳民伤财,大建行宫。
每一座行宫,都建得秀丽壮观,又安置了大量的宫女入驻,这些宫女一辈子安置在内,内中绝大多数,其实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如今,这些行宫内的宫女大多都被遣散,不过行宫本身还在,因为都只建了二三十年,也不需要多少修缮。
李世民对皇子公主原本就管得较宽,他自身虽然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帝王,但这一路又带了不少文官,行程相对较慢。
李恪与李丽质闲来无事,就带着秦怀玉、程铁牛等年轻人到处乱逛,然后先到下一座行宫入驻,美名其曰为圣上探路,李世民也懒得去管他们。
那日傍晚,提前到达下一座行宫的他们,便在靠近行宫的山头生火野炊。
跟随着他们的百名骑兵在山下驻扎,山上,禹馨、李丽质、武媚娘跑到另一边的瀑布旁嬉戏去了。
宫晴月带着几名奴仆,为他们烤着肉片。李恪与秦怀玉、程铁牛一边等着,一边说说笑笑,这边,眼看着涂上各种香料的肉片,滋滋地散出香味,便要出炉。
山脚的官道上忽有快马飞奔而来。秦怀玉往山下看去,见那骑手肩上插着飞羽,于是道:”这是八百里加急的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李恪起身道:“下去看看。“
他与秦怀玉、程铁牛往山下走去,很快,山下的兵士也将那骑手护送上山。
那骑手奔前数步,在他们面前拱手半跪,李恪问:”可是有军令?“
那骑手道:“正是,陛下急调程铁牛返回长安,随程将军出征。“
李恪还未说话,旁边秦怀玉讶道:”程将军出征?“离开长安时,也不曾听说哪里有紧急军情,为什么突然间,程将军就要出征了?
那骑手道:“是罗通元帅那边战况紧急,兵阻野马川,连罗仁小将军都被北漠屠炉公主祭飞刀杀害。罗通元帅派人往长安求援,正值陛下封禅泰山,秦琼、尉迟敬德两位将军跟随陛下,贴身保护。“
“是以陛下传旨,令原本留守长安的程将军调兵赶往野马川,协助罗元帅,兵进野马川。“
秦怀玉大吃一惊:“罗仁小兄弟战死?“
第174章 大唐兵制、唯一兵仙
罗通乃是罗成之子,年少英雄,十六岁时便已挂帅出征,因为李世民曾将罗通收作义子,所以在名义上,他也算是李恪的”皇兄“,不过李恪并不曾真正见过他。
罗家与秦家世代交好,罗通与秦怀玉都同时精通秦家锏法与罗家枪法,只不过罗通还留有罗家秘传的回马枪,秦怀玉留有秦家秘藏的杀手锏。
罗成为大唐屡立战功,却在大唐一统天下前战死沙场,对于李世民来说,乃是一件憾事。
后来得知罗成之子武艺过人,先是收罗通作义子,令他跟随李靖学习兵法阵仗,后来又让他独自领兵挂帅,出征北漠,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罗仁原本是罗通的族弟,从小天生神力,力大无穷,被认为是隋末英雄裴元庆转世,罗通的母亲窦氏将他收作继子,教授罗家枪法。因为罗通自己自幼丧父,罗仁年纪比他小不少,兄弟两人情同手足。
罗仁年纪虽小,论起实力,尤在罗通和秦怀玉之上,为罗通的开路先锋,他单论力气,连秦琼与尉迟敬德这等猛将,也甘拜下风。
连秦怀玉也没有想到,竟会在这个时候,传来罗仁的噩耗。秦怀玉有心与程铁牛一同跟随程将军去支援罗通,却又知道泰山封禅一事同样事关重大,不得不压下这一想法。
程铁牛听到父亲出征,在这里如何还待得住?领了旨意拜别殿下,骑了一匹快马,连夜赶回长安去了。
程铁牛离开后,李恪与秦怀玉也没有什么说笑聊天的心情。两人回到山头,宫晴月呈上烤肉,两人一边吃着,边聊起唐朝兵制。
秦怀玉取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划道:“目前大唐,皆采用李药师所设兵制,三人为一小队,三个小队为一中队。五个中队与大队部,共五十人,组成一个大队。“
“每个大队部里,包括队长、副队长、军法官、两名宪兵。作战前,所有的军法官都要去开会,力图让每一个作战部署清清楚楚地通知到各个大队。“
“作战前,队长在前,军法官持队旗,所有兵士只需跟随各自队长,队长如何做,他们便如何做。队长则按着军旗。军旗指哪,队长便率众打哪。“
“副队长持陌刀在后,既作监军,又时刻观察战况,开战时如有变阵,便由副队长接手指挥。若是撤退,便由后方的副队长转身带头突围,原本在阵前的队长与军法官断后,分工严明,不容差错。“
“平日练兵,大队分合,交替前进,结阵而行等等,皆要演练。一支军中,有二万人,四百个大队,每一个大队因武器与位置的不同,分工不同,可组成合成营,合成营却是过往朝代所未有,对训练要求极高。“
“正因我大唐兵将,训练有度,兵制严明,采取的是府兵制,入伍者皆为良家子,每有大战,战略目标、步骤层层分派到各大队的军法官,令每一个团都清楚明确,是以才能够在过往的各种恶战中,将陛下、诸位将军的战术计谋等执行到位,亦绝少发生一处战败,全盘崩溃的状况。“
李恪听得连连点头。
有道是“兵精将猛”,单单将猛还不够,兵若不精,往往便是一盘散沙。
没有精良的兵团,所谓的兵法就只是空谈。前方一胜,大家群起而攻时还好,前方一乱,后方立刻崩盘的事不知多少,这样的队伍,想要去谈论战场上的穿插战术和演阵、变阵,不过是个笑话。
在李恪以前的另一世里,随着各种翻案风的盛行,甚至有人将赵括都夸成了名将,说他能够带着几十万人往前冲也是本事。
上一篇:间桐樱不和女孩子交换魔力就会死
下一篇:我被非人类喜欢还被弹幕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