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食戟的我,能前往动漫美食番 第21章

作者:小狼尾续貂

  在小当家的吐字不清时阿贝就教小当家认识一些简单的食材。

  但是她发现在第二天他完全可以复述出来,尽管吐字不清但还是可以听出来。阿贝便加大了教授的量。

  结果她还是低估了小当家,不管多少他依旧可以完美的说出来这让阿贝欣喜不以。更让她惊奇的是小当家的味觉,在一道菜里,哪怕在细微的食材他都可以尝出,还能指出这道菜不足的地方。

  “诚然如此,我长久以来都期望阿玲能够顺利接掌菊下楼的事业。如今,阿昴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天赋无疑令我们惊喜不已!”玛柳深情地笑着说道。

  而阿贝回应道:“不得不承认,眼下能够传承至今的国有餐馆已寥若晨星,除却四川的菊下楼,广州的阳泉酒家以及上海的龙镇酒家等名扬海外的机构之外,其余的国有餐馆大多是百余年前方才崛起。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中华美食仍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洋船来袭,法国菜的崛起也逐渐形成了对我国烹饪的潜在挑战。

  尽管饮食文化不应受到国界限制,但内心深处还是衷心期盼着中华美食能够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言语间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好了,别太过担忧了。每个省市举办的特级厨师资格考试仍能选拔出大批出色的人才,尽管这一测试每四年才有一次机会,但它的质素绝对堪称卓绝非凡!”

  玛琉轻声安慰着,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鼓励。

  但他们不清楚,整个天朝帝国的第一次失败只是开始,同一美食的强大还要依靠国家实力。(科普背景)

  小当家很快单膝跪地,向李提督表示愿意款待他,田展看在两个师弟师妹的份上,也就答应了。

  躲开了传统的邵安来袭,也躲不开料理对决吗?

  三月的天黑得早一些,下午四点,夕阳将要落下,菊下楼已经点起了灯火。

  璀璨光芒照射在仓库的入口处,映照着四川独有名气的特产——被誉为美味之源泉的山珍野菜。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散发着四川浓郁风情的灵魂元素——辣椒,琳琅满目且种类繁多。

  大汗淋漓地穿过辣椒的海洋后,看见的便是新鲜饱满的时令蔬菜,而摆在最深处的,则是肉干深深的诱惑。

  田展走向小当家:“师弟,麻烦你使用师母的菜谱,我用师父的菜谱,可以吗?”

  小当家立刻双眼发光,兴奋地回答说:“完全没问题!”

  小当家则走进旁边的仓库内。

  接着,刘阿玲指向仓库内部,颇为感慨地说道:“仓库旁边的这扇门?这原本是菊下楼过去的厨房,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而荒废,但其中的通风设备依然完好运转,每天也都有人定期进行清洁。

  如果师兄觉得食材不用外购,欢迎师兄仓库挑选一些烹饪器具,亲自动手制作美食。毕竟,我这边还要照顾小当家。”

  听完刘阿玲的话语,田展道谢之后,快步走向仓库。当他推开大门的那一瞬间,眼前的景象令他惊叹不已。

  尽管这个废弃多年的厨房空间相对狭窄,但却堆满了各种杂乱无章的物品。

  小当家奋力整理料理台,又来回搬运了几次,终于将他所需的食材、调味料以及烹饪器具尽数搬到了这里。

  居住在四川,自然不能错过四川的经典之作——麻辣豆腐。

  然而小当家并不打算制作神秘梦幻麻婆豆腐,因为要制作这款美食需要的第六味——酥,其所需的大豆需经过长达数十小时的浸泡。

  虽然菊下楼内确实存在泡发好的黄豆,但显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小当家端坐在厨房之中,他的目标很直接——解析他敬爱的母亲阿贝亲手烹制的那款令人陶醉的麻婆豆腐。

  “特制麻婆豆腐”,其豆瓣酱堪称川菜灵魂所在。

  然而,小当家因为黄豆浸泡时间不够,在此道菜肴中却大胆尝试,摒弃豆瓣酱,将这道美味佳肴升华至新的境界!

  他首先选取优质牛肉为之细细捶打,使之成为细腻的绞馅。

  为了赋予鲜嫩可口的牛肉酥脆的口感,他事先巧用油炸技法,使得每一片牛肉都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泽。

  相对于大豆所制成的绞肉,固然略逊一筹,但这种酥脆口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接着,他的手中捏着朝天椒、子弹椒、槽辣椒以及花椒等调料,将它们与核桃、芝麻共同榨取香味浓郁的植物油。

  独特的调味工艺为豆腐带来第一重惊喜——充满辛辣气息的辣椒油。紧接着,他将早已精心炮制好的炸牛绞肉加入其中,顿时香味扑鼻,令围观者纷纷赞叹不已。

  各种辣椒与牛肉的香味交织在空气中,迫不及待地撩拨着众人的味蕾!

  “这是怎样奇妙的香气啊?!集合了朝天椒、花椒和牛肉的特殊香气……等等,总觉得似乎还有别的神秘元素飘荡其中!”身为菊下楼厨师长的顺信禁不住心中的好奇,感叹道。

  眼见其他四位帮厨也想要前往一探究竟,但又不能擅离职守,只得等待得到黑脸神点头同意后方可行动。

  这时,小当家恰到好处地把握住时机,迅速将切成四四方方的豆腐放入滚烫的热锅之中不断搅拌,然后投入香气四溢的蒜苗。

  在高温作用下,蒜苗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香气,这便是第二重惊喜——充满生命力的蒜苗香味。

  此时此刻,红辣椒的艳丽色彩、豆腐的洁白无瑕以及翠绿色的蒜苗相互辉映,视觉美感与嗅觉刺激完美融合,构成了第三重惊喜——令人惊艳的色泽。

  顺信忍不住脱口而出:“小当家,难道真的只有十二岁岁光景么?!”

  “古有甘罗十二能拜相,今有昴星十三展厨艺!”

  周围的食客对此表示不解,有人好奇问道:“顺信,你可是菊下楼的大厨,怎么会有如此想法呢?”

  顺信耐心解释道:“你们只需仔细观察便能明白。他的烹饪过程无疑展示了他对于麻婆豆腐这道传统川菜的深刻理解。

  实际上,麻婆豆腐虽位列于四川菜系中的常见品类之中,但同样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术挑战。它的精髓在于将五味融汇于一体,追求色香味俱全,同时还要有麻辣的独特风味。

  然而,眼前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刘昴星,已经成功展现出这道名菜的前两重精髓,实在令人称赞不已。

  毫不夸张的说,他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厨艺修炼,才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平。”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之际,小当家不失时机地将火力调至最大,锅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得周围环境都充满了热烈的激情,这便是我刚才提到过的第四重惊喜——充满温度的烫灼感受。

  看到这里,顺信不禁再次感慨:“看来,小当家不仅具备扎实的厨艺基础,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都在菊下楼学徒十年了,我八岁就来这里了,我怎么不清楚?”

  最终,小当家洒落少许山花椒,以营造麻麻的口感,为这款美食增添了第五重惊喜——独树一帜的麻辣风味。

  成功烹制完所有步骤后,他猛然察觉到门外已经聚集了菊下楼众多的旁观者。

第32章 小当家的麻婆豆腐对战田展的川味鱼脍

  那个,打扰到你们了吗?”小当家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没有,小鬼你这麻婆豆腐做的不错啊。”顺信走进来说道。

  “还好啦,你们要尝尝看嘛。”小当家挠了挠头说道。

  正好,现在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正是吃晚饭的时间。“咱们先把料理端给提督大人评鉴,剩下的就把小当家的麻婆豆腐当做晚餐吧。”顺信对其他人说道。

  “好啊主厨,我们都等不及了。”一堆人起哄到。

  顺信招呼刘阿玲过来,把麻婆豆腐提前装给李提督,剩下的他们就吃了。

  【别以为古代的厨子把自己的官当很高,内务府的厨子一样让皇帝吃冷的,除了康雍乾以外,都是如此。红楼里第三代大厨房的刘嫂子一样看人下碟。】

  “好了,小当家。麻婆豆腐一定要趁热吃才好,你去送给李提督。”

  刘阿玲则是带着小当家一起去见李提督,她怕小当家说错话。

  然后小当家转身将大盘子拿起,大大的盘子与小当家的小个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阿玲见到小当家这样子,上去帮小当家接过,放到了评鉴的用餐桌上。

  其实小当家是想拒绝的,大盘子的重量还可以,对于一般的小孩当然会觉得重,但对于来小当家来说这可比每天练习甩锅轻松多了。

  李提督到来到了餐桌旁,坐下。

  他在都在等厨师掀开盖子的那一刻,刘阿玲将盖子掀开一股强大的热气冲天,按正常来说热气应该是没有颜色的但是这道热气却能看出鲜艳的红色,如辣椒一般的红色,接着便是辣椒辣味和香味。

  “小当家,你的这道菜色香辣三味合格。”李提督对小当家说到。

  刚开始入口的是辣,辣椒的辛辣味裹着芳香直冲脑门,再然后是核桃、芝麻的香,还有核桃的脆牛肉的酥,最后则是豆腐的甘甜。辣香脆酥甜,在嘴里跳动形成了完美的交响乐。

  “这牛肉怎么会这么酥,还有核桃经过炖煮后应该不会这么脆啊。”李提督开始自问自答。

  “牛肉酥应该是因为他在下锅前把牛肉过了一遍油。”李提督自己回答道。他心中有奇特的种怪异感。他感受到这道麻婆豆腐带给他不和谐的感受,但他说不上来那是什么。

  “提督大人,核桃脆则是因为我选择了琥珀核桃。因为琥珀核桃表面有一层糖浆所以锁住了核桃的脆,当然因为糖遇热就化所以对火候的掌控十分重要,还有融化的糖浆进到汤汁里还可以起到提鲜的作用。”小当家接着李提督的话说道。

  李提督没有接下小当家的话,沉默了一会开口对小当家说道“小当家你做这道料理的时候没有放豆瓣酱吧。”

  李提督的话激起了一阵巨浪,没有放豆瓣酱怎么可能,豆瓣酱可是麻婆豆腐的灵魂。

  “提督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刘阿玲也惊讶的问道。

  作为从小经历厨师熏陶的她当然知道麻婆豆腐少不了豆瓣酱的辅助。

  如果他真的没有用豆瓣酱就做出了这道菜,那么只有鬼才可以形容小当家。

  那么,菊下楼的颓势,说不定在小当家成年后就可以一扫而空,也对得起母亲了。

  原来那种不和谐是因为豆瓣酱,经过李提督的点出的话,在后厨吃小当家料理的顺信也发现了。同时发出了一阵感叹他真的只有十二岁吗?

  “我先将油烧热然后把朝天椒、子弹椒、槽辣椒、花椒、核桃、芝麻炒香炒出辣椒油,把它当做豆瓣酱。这就是小当家特制‘特制麻婆豆腐’”

  小当家抱拳回答道。

  小当家答完李提督的话之后,目光看向了田展。

  田展则看向刘阿玲:“师妹,麻烦拿一条一尺鲤鱼来,我做【川味】炙烤旋切鱼脍。要新鲜的!”

  川味?鱼脍?

  这两个东西是怎么杂糅在一起的?

  田展的考虑很简单,这次的对决就是看一看实力,也就是刀工、火候,调味。

  而自己的想法很符合,鱼脍体现刀工,川味体现调味,炙烤体现火候。

  很快,阿玲拿了一条鱼来。

  田展用手感知了:“不错,很新鲜。”

  刘阿玲则轻蔑的质疑声:“师兄,您要知道,虽然我没学到什么厨艺,但是食材这方面的种植养殖我可是学到位了。”

  “这些鱼类,可是在我母亲生前亲手投放的鱼苗,这里的水都是我盯着水工一担一担的挑过来,几乎可以说是采用了流动的活水进行养殖。”

  正思量着先前踏入宅邸后方,视线穿过了长廊与桥畔这片仅有大半亩的小型池塘之后,田展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竟是师母亲自饲养的鱼类啊!看来这下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

  《诗经小雅》中,“饮御诸友,炮鳖脍鲤”,其中的“脍鲤”就是鲤鱼制作的生鱼片。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和齑》中载:“脍鱼肉,里(鲤)长一尺者,第一好”。

  杜甫则认为“鲂鱼肥美知第一”(《观打鱼歌》),北宋刘攽也称赞“鲂鱼如玉鲙第一”。

  清王士雄则认为“青鱼最胜”。

  据田展的朴实经验,《齐民要术》的说法要更贴切一些,毕竟杜甫这个诗人,懂得都懂,一辈子颠沛流离,哪里吃过好东西?换来李白说,田展才信,毕竟人家是真吃过好东西的。

  刀法是鲙食制作的精髓所在,其手法多样,分类甚细;书中还出现了专业性的烹饪术语。

  不仅如此,唐代还出现了专业化的制脍厨刀。《酉阳杂俎》中记载唐玄宗赏赐安禄山的物品中就有“鱼并鲙手刀子“。